煤电节能减排再加码 华电推动“超低排放”试点 | 09-26 |
最新出炉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行动计划,吹响了燃煤电厂的环保改造 “升级战”的号角。在首台“超低排放”燃煤机组投运后,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正在推动其他试点机组的“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并计划从明年起分区域分阶段在集团系统内推广,让绿色燃煤电厂更“绿”。 自我加压探索“超低排放” 近…… |
同方股份持有真明丽1亿股 占股逾半成“大当家” | 09-25 |
同方股份(600100)24日发布对外投资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公告。 公告称,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14年7月11日召开201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附条件的同意下属全资子公司投资真明丽控股有限公司的议案》和《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在本次交易所附条件不成就时根据交易进展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及调整投资真明丽方案的议案》。截至本公告披露日,THTF ES 共持有真明…… |
山东省乳山市供电公司:积极配合政府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 09-24 |
“你们厂的变压器容量过大,与用电负荷相差太多,好比‘大马拉小车’,致使损耗大,建议减容。”连日来,国网山东乳山市供电公司4支专业小组深入全市山东华隆食品、山东金州矿业集团公司等多家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客户节能减排,促进低碳发展。 面对节能减排硬指标,乳山市供电公司积极配合政府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广…… |
江苏全面监控脱硫脱硝 年节约标煤800万吨 | 09-24 |
记者22日从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获悉,该省已研发出针对燃煤机组的全过程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今年底将实现脱硫脱硝监控“全覆盖”,可使江苏电力生产行业年均节约标煤约800万吨。 燃煤发电机组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为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国家要求燃煤机组安装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并配套建立电价补偿政策。但部分电厂出于运行成本考虑,违规降低环保设施投运率…… |
富士康:设立专业节能公司 碳交易赚取千万收益 | 09-23 |
为“苹果”代工,早已是富士康科技集团的一张闪亮名片。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制造商也成为了刚刚开启的、深圳碳交易市场的最大赢家。 2013年,富士康在深圳公司投入的节能改造资金不到5000万,但产生的结余配额约占深圳市年度结余配额的近三成。仅靠出售部分结余配额,富士康就获益1000多万元。&nb…… |
[图文]和隆优化与方大集团九江萍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09-19 |
2014年9月17日,北京和隆优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430290)与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九钢公司)在江西九江签订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是辽宁方大集团下属的江西萍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萍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萍钢公司是具备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成长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年产钢能力1100万吨,为全国企业500强和全国民营企业50强企业。北京和隆优化于现军董事长…… |
兴业银行将盘活35亿元信贷资金投向节能环保 | 09-18 |
由兴业银行发起、兴业信托作为受托机构的国内首单绿色金融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兴元2014年第二期绿色金融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招标,招标总额33.18亿元,投标总额82.96亿元,投标倍率为2.5倍,其中优先A档投标总额67亿元,投标倍率为2.56倍,优先B档投标总额12.18亿元,投标倍率为3.83倍。 &nb…… |
上海银行中小企业开发“合同能源贷” | 09-18 |
当前,宏观经济处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部分地区经济金融形势比较严峻,一些领域的中小企业面临着经营困境。然而,对于城商行来说,服务中小微企业不仅是 “天职”,更是“立命之本”。面对挑战,需要商业银行从各个维度对自身作出调整。 记者近期从上海银行了解到,该行通过整合内外资源,丰富服务内涵,已经形成了服务中小企业的综合金融体系。截至今年6月末,上海银…… |
兴业银行国内首发绿色金融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 09-18 |
昨日,由兴业银行发起、兴业信托作为受托机构的国内首单绿色金融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兴元2014年第二期绿色金融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招标,招标总额33.18亿元,投标总额82.96亿元,投标倍率为2.5倍,其中优先A档投标总额67亿元,投标倍率为2.56倍,优先B档投标总额12.18亿元,投标倍率为3.83倍。 &…… |
演绎变频泵站深度节能传奇—金易奥科技 | 09-17 |
由于水泵用电量在社会总用电量中所占比重巨大,在世界范围内约占20-25%左右的用电份额,所以,在这样大的用电领域进行节电技术的研究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一直以来,变频器作为主要的节电设备被不断的推广到水泵系统中来,在取得这些可喜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反常现象,有许多地方花巨资投入的节能产品,并没有产生用户希望的节能效益,有些还出现了用电量反而增加的现象。 这是为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