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计量收费改革和建筑节能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向前走 | 08-20 |
我国自本世纪初开始推行供热体制改革。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供热计量改革和建筑节能工作。2014年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其中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推行供热计量改革。供热计量改革与建筑节能列入了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行动方案。日前,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世界银行等相关部门组织的“供热改革与建筑节能工作经验交流与研讨会”在河北…… |
碳减排正式纳入政绩考核 新能源新机遇 | 08-20 |
8月15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印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办法》,《办法》将碳减排指标完成情况正式列入政绩考核。 文件提出,为确保实现“十二五”碳强度降低目标,我国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区(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并且今年将首次开展考核评估,文件要求被考核政府在9月15日前上报自评估报告和…… |
在财税、融资等领域创新 让节能减排更经济 | 08-20 |
日前,广东2014年度碳排放配额发放规则进行调整,将不再强制企业先购买有偿配额,而采取免费配额直接发放的形式。做出如此调整,也是因为其他六个碳交易区域均实行配额免费发放制度,广东的特别规定遭遇了较大的阻力,部分控排企业对此持抵制或消极态度。 规则的调整无疑会激励企业更积极地参与碳交易,毕竟碳交易对我国而言还是一项崭新的业务,企业主动减排的动力不足,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多持观望态度。此…… |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将融资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 08-20 |
在市场经济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企业成长的基本规律。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断发展壮大,就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所以融资成为了“重点”。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包括10项内容,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相关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分工协作,注重工作实效。 笔者认为,当前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
合同能源管理成为冷水机组市场发展的助推剂 | 08-19 |
近几年,合同能源管理这一词汇在中央空调行业开始频繁地显现。归根结底,它的高曝光率与目前国家对于绿色建筑市场的强制性推动以及对高建能耗建筑的节能改造紧密相关。据行业数据显示,在我国建筑物能耗占到公共机构能耗的70%以上,仅中央空调就占到建筑能耗的40%,由此可见,采用中央空调节能对于推动“低碳化”进程的作用非常重要。“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就是在这一…… |
我国碳交易市场积极推行低碳发展 | 08-19 |
自2013年6月以来,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已累计成交数量126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近5亿元。截至目前,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均已上线交易,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的配额总量将达到约12亿吨,控排企业约纳入2000余家,成为继欧盟之后的第二大碳配额交易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治理雾霾也和气候变化紧密相关。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近发表了《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这个报告指出在19…… |
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 变频器发展得助力 | 08-18 |
东方日立技术服务人员正在对福建湄洲湾电厂DHC两台6000千瓦高压变频器进行带泵调试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8月6日发布 《节能减排进展顺利苗头问题不容忽视》一文中提出,将进一步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下一步重点工作要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其中涉及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以及推动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 |
多管齐下破解我国节能灯污染之忧 | 08-18 |
2008年以来,国家把以推广节能灯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照明工程”列入“九五”、“十五”及“十一五”计划,先后出台多项财政补贴政策来推动实施,产生的节能效果相当明显。但节能业绩簿上闪亮的数字背后,潜伏着鲜为人知的污染风险。从全国来看,目前社会上几乎没有专门机构来回收利用节能灯,很多老百姓只知其节能之利,不知污染之害,更没有掌握垃圾分类常识,坏了就当…… |
我国应如何化解新能源产能过剩难题 | 08-18 |
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鼓励发展部分新能源项目,如风能、太阳能等。但是,目前我国部分新能源产业仍然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阻碍了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其中,特别强调了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性。 产能…… |
专家建议解决“产能过剩”及时化解金融潜在风险 | 08-18 |
徐洪才教授是著名的经济学家。理论联系实际是徐洪才的一向风格,他曾走访中国200多个城市和200多家上市公司,为全国10余万民营企业家和各级政府官员授课。多次赴美国、欧洲出席国际研讨会,发表学术演讲。出版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变革的时代——中国与全球经济治理》等十余部著作,具有深厚的科技、哲学、金融学和经济学等专业背景,同时还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近日,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判断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