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建筑节能应该由公共机构建筑带头做起 | 05-12 |
今年全市公共机构要实现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水资源消耗同比分别下降4%、3.2%、4%。 在国际上,政府公共建筑往往被认为应承担更多的节能责任,可我国一些政府部门往往追求建筑外观的美丽而忽视了节能,导致不少公共建筑成了“能耗黑洞”。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院士曾在一报告中披露,“北京新建的某现代化办公楼,其每平方米一年要消耗163度电。根据调查,这些技术先进的办公楼建…… |
我国水价如何真正助力节能减排 | 05-08 |
北京水价上调成为近期各界谈论的话题。除了北京南水北调成本增加导致水价上涨外,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用价格杠杆推动居民、企业加强节水减排的意识。 其实,多年来我国一直在倡导节约用水、用电。不过,节电行动和意识已远远走在了节水前面。仔细打量下家电卖场的产品不难发现,清一色的节电产品,高能耗产品早在前两年就已退出主流市场;工程项目上也普遍采用节能产品和LED照明设备以及太阳能…… |
我国建筑节能的三大现状问题及解决建议 | 05-08 |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节能的三大现状: 一、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3% 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 |
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是建筑节能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 05-08 |
据了解,我国公共建筑总面积从1996年的27.6亿平方米增长到2011年的79.7亿平方米,单位面积能耗从1996年的62.0kWhe/m2增长到了 2011年的75.7kWhe/m2。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公共建筑总面积和总能耗也呈迅速增长的趋势,成为建筑领域里的耗能大户,如何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是近年来建筑节能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节…… |
智能建筑中建筑结构方面的绿色节能技术与措施 | 05-07 |
1、智能建筑的绿色节能 1.1智能建筑的节能技术概述 通常我们所说智能建筑中的绿色节能措施实际上就是指一个管理系统工程,只不过在这个管理系统中智能建筑中出现的节能问题可能相对于其他普通建筑节能措施更加复杂一些,也就是说我们在考虑智能建筑中,节能技…… |
北京银行“节能贷”解决节能服务公司资金瓶颈 | 05-07 |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节能机制,它所推销的不是产品或技术,而是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合同能源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美国,在欧洲、加拿大、日本等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中,用能单位无需投资,而是由专门的节能服务公司出资改造或升级设备,项目完成后以节省的能源费用来回收项目投资的全部成本并实现利润。…… |
"节能环保产业促进大会"将发动中西部经济增长新引擎 | 05-07 |
近年来,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市场潜力无穷。随着中西部地区投资和工业的发展的快速增长,节能环保产业的向西转移也为该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动力。日前,记者从中西部节能环保国际合作促进平台(IPCW)北京办公室获悉,由国际节能环保协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中西部地区相关部门共同筹办的“首届中西部节能环保产业国际合作促进大会”,将于2014年7月2…… |
清洁能源和节能工程将成为十三五能源投资主线 | 05-05 |
清洁能源和节能工程将成为投资的新方向。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认为,“十三五”我国能源生产将呈现绿色化趋势,低碳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将得到较快发展,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是发展趋势,在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中将快速下降。 吴吟介绍,“十五”期间我国年均能源消费增…… |
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节能改造应用中的问题 | 05-05 |
合同能源管理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的服务机制。该机制主要指节能服务公司与有节能改造意愿的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改造后运行维护等一条龙服务,并以与用户分享节能改造取得的节能效益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的一种商业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节能改造中应用存在的管理问题…… |
加强公共机构节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 05-05 |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习近平同志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在我国,公共机构体量大、节能潜力大、示范性强,是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我们要不断提高公共机构节能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贡献。 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意义重大 节约能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