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几近腰斩 节能服务企业已大幅缩水 | 05-25 |
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合同能源管理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这种节能付费方式一度深受能耗企业青睐,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大批企业加入到节能服务大军中来。 在国内较早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试点的省份山东,合同能源管理昔日蓬勃发展,如今,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正面临种种考验。 “山东目前登记在册的节能服务企业有289家,但是融资难成为困扰节能服务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 |
周宏春:推动供给侧改革 改善环境质量 | 05-24 |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环境质量必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得到明显改善。环境是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矛盾统一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环境质量改善带来极大机遇,生态环境短板也应当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得到补齐。 环境是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矛盾统一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经济学概念,也是管理学或政治经济学概念。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强调从生产领…… |
环保也可以逆袭 水处理撬动新态势 | 05-23 |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从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开始提出加强环境保护,到实现美丽中国的政策要求,环境治理已经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十二五”时期,环境治理投入达到空前规模,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环境治理正在呈现经历了从专项治理向综合治理的转变,行业开始进入新的发展状态。 水处理撬动新态势 环保步入供给艳阳天 PPP、大并购、野蛮人、海外投资……越来越多…… |
发展太阳能入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 05-23 |
20日,中央政府网站刊登了“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文件全文。 小编发现,加快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开发被明确列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纲要明确:发展安全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技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开发、装备研制及大规模应用,攻克大规模供需互动、储能和并网关键技术。推广节能新技术和…… |
合同能源管理遇成长之困 节能量计算存争议 | 05-23 |
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合同能源管理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这种节能付费方式一度深受能耗企业青睐,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大批企业加入到节能服务大军中来。 在国内较早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试点的省份山东,合同能源管理昔日蓬勃发展,如今,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正面临种种考验。 “山东目前登记在册的节能服务企业有289家,但是融资难成为困扰节能服务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20…… |
2016年国家将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 | 05-23 |
作为“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2016年,政府的一记重拳率先打向了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政府工作报告以各项具体数字指标将决心落向实处:2016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中央政府重拳出击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由此可见。“加大环境治理力…… |
“营改增”后税负加重 节能环保产业“雪上加霜”? | 05-21 |
一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的开征,打破了环保行业的宁静。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通知要求,自2015年7月1日起,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征收增值税,后返还相应比例。这意味着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再生水等免增值税的政策将被取消。 业界资深人士杨光算了一笔细账,以新征收方法计算,其公司增值…… |
听各位大大谈谈土壤修复的那些事 | 05-21 |
最近大家尤其关注了土壤污染与土壤修复的问题,让我们看看各位环保大咖们都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吧! 据“十三五”相关的专家透露,土壤修复潜在市场会超过《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1.7万亿和《水污染防治计划》的4.6万亿,会达到超十万亿的规模哦!土壤修复这样的一个巨大的“蛋糕”怎么分才能更合理呢? …… |
多政策助力煤炭钢铁兼并重组 | 05-13 |
据了解,各有关省区市和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制定并报送煤炭、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初步方案,细化分解目标并提出时间表。待批复后,去产能将进入全面执行期。从操作路径来看,地方大多把去产能的重点放在推动兼并重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上,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并且给予资金、税收、信贷等政策扶持。 业内人士认为,在多个政策红利助攻下,兼并重组有望迎来新一轮热潮。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受困于涉…… |
环保部部长罕见出席地方环保大会 到底释放了什么新的信 | 05-12 |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提出,切实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解决一些地方环保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的问题。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实行“一证式”管理,使排污许可成为固定点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开展环境损害赔偿相关工作,推进环境损害赔偿鉴定评估纳入司法鉴定管理体系,解决“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埋单”的不合理状况。 “要通过体制改革和完善,切实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