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能源信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能源信息 >> 油气煤炭 >> 正文
中海油多地油田项目出现漏油事故 从未完整披露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时间:2011-7-4 10:24:04 用手机浏览

    上述长岛养殖企业的孙先生说,在2007年前后,当地曾经出现过比较严重的油污污染事件。

    “这不是船舶柴油泄漏造成的。”孙先生说,当时他们到海滩捡拾的是块状的油污。这应该是原油。

    就在蓬莱19-3油田漏油之前的一个月——5月13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接到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报告,该公司在渤中34-1北区块实施钻井作业的南海一号钻井平台发生溢油事故。

    这次事件发生后,见诸媒体的也仅仅是来自其他方面的零散记录,中海油方面几乎从未在公开场合披露过该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时间再往前推一个月——4月22日,中海油公布位于渤海湾的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发生故障,导致“渤中28-2南”等四个自营油田关闭,涉及日产量约3.9万桶。以其去年原油日产量约7.2万桶计算,停产油田日产量相当于整体日产量5.4%。

    与后两次不同,这次故障事故后中海油方面表示,上述故障设施亦已被拖至安全地区,期间没有漏油,亦没有人员受伤。

    今年以前,中海油集团发生的海上事故也几乎没有完整的公开说明,记者只能从只言片语中略知一二。

    据媒体报道,有中海油的内部员工透露,中海油去年在海南的石油管道曾发生过漏油事故。

    还有在2009年的9月,中海油旗下海南福山油田一个月内发生两次漏油事故,油田输送油管发生渗漏,对附近的一个小水库造成污染,还对当地一村庄的200亩水田造成了污染。

    当时中海油海南分公司称,漏油原因是输油管道的一个焊接点腐蚀后发生爆破引起的。

    瞒报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中海油集团成立29年来,发展异常迅猛:油气总产量增长700余倍,2010年,中海油国内油气产量已经历史性地首次突破了5000万吨大关,相当于我国最大油田大庆油田在鼎盛时期的年产量。

    时任中海油集团董事长的傅成玉曾表示:“到2020年,中海油要在近海海域保持5000万吨稳产基础上,在深水地区实现新的突破,再建设一个5000万吨的大油田。”

    中海油被赋予了对外开采海洋石油的专营权、完全拥有中国5米以上水深海域的油气勘探开采权等。但是与国际石油公司比,中海油在海洋石油开发方面落后多年,深海领域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中海油手握大量海洋资源,却往往只能采取国际招标、引进外资的方式来开采。

    中海油在此次发生漏油事故的渤海油田有多个高产油井,据媒体报道,该海域的新油田在建工程多达十几个。根据中海油2011年一季报,来自渤海湾的石油以及石油液体产量占到总产量比例超过57%。

    在渤海海域的油气田中,与中海油合作开发的外资企业包括雪佛龙-德士古、菲利普斯、康菲、科麦奇等国际石油公司。

    分析人士指出,在此次事故中,虽然康菲石油是作业者,但中海油作为共同开发方,而且是主要权益方,必然要承担法律责任。不管这次漏油事故的前因后果到底是什么,这都给中海油建设“海上大庆油田”蒙上了一层阴影。

    康菲公司在美国本土也不时爆出安全事故。据国外媒体报道,2009年12月,由于发生石油产品泄漏事故,康菲公司关闭了一条穿越美国蒙大拿州的石油产品管道,当时,大约有2000桶未详细说明的石油产品泄漏。2010年9月,康菲石油公司位于美国加州的Rodeo炼油厂发生二氧化硫泄漏事故,原因是发生设备故障。

    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表示,渤海湾是我国内海,自净能力弱。另外渤海周围人口稠密,水产品产量比较高。一旦人食用被原油污染的水产品,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中海油方面对事故的瞒报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一位公关业界的资深人士表示,涉及环境生态的公共事件,当事方应该第一时间主动发布消息,更应持续主动发布消息以消除公众疑虑,否则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会大损。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中海油多线加速天然气布局
中海油第三季油气净产量增长24% 资本开支下降44%
我国首个自主运营LNG接收站进口总量破1500万吨
我国南海深水气田储量超千亿立方米
我国海油总产量自2010年以来连续5年实现稳产
渤海油田连续五年产量突破3000万方
中海油国内油气产量连续五年超5000万吨
中海油南海东部一气田投产 日产气约3000万立方英尺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