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能源信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能源信息 >> 油气煤炭 >> 正文
国四标准油出场难 消费者承担一半油品升级成本
来源:中广网 时间:2011-9-20 12:15:27 用手机浏览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最新一期《新世纪周刊》封面文章《劣油凶猛》的报道,经国务院批准,南京原本计划从今年1月1号起,让该市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陆续“喝”上国四标准的汽油和柴油,但事与愿违。截止9月15号,南京市公园路加油站的价格牌上,仍然只列出国三标准汽油的价格。围绕着油品质量升级的博弈,在过去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似乎并没有本质的好转。提高油品质量,究竟是技术的难题,还是成本的尴尬?而油品质量提升所带来的成本,究竟该由谁来买单呢?请听中国之声记者对《新世纪周刊》记者崔筝的采访。

  记者:根据规定,中国的轻型汽油车排放的国四标准已经于今年的7月1号开始实施了,但是相应的汽油的标准实施期间却是2014年。于是像南京这样就是说迟迟用不上国四标准汽油的事情其实在国内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时间差,石油化工类企业对此有何解释?

  崔筝:这个时间差是我国油品质量标准整体滞后于汽车排放标准的一个体现。事实上不只是国四标准,在过去的十年中在实施国一、国二、国三标准的时候,汽油标准都比汽车标准滞后了一年半到两年不等的时间。

  我们采访到的专家表示,原因之一是在整个的油品质量博弈中,环保部门和汽车企业的代表力量比较弱。因此有人认为,国家标准被石油企业垄断了,而主管环保和减排的环保部在这个问题上却是有责无权。我们采访到一位来自于石油企业的人士认为,中国油品质量的拖延一部分原因在技术上,另外一部分原因在价格上。

  记者:我们常常听到说一个事情很难,总是说因为这里面有难以攻克的技术问题,现在石化企业也说油品质量提升总是滞后是一个技术难题,我们想知道说事实上这个技术是不是特别特别的难?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崔筝:我们了解到目前技术上的困难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国石油企业所使用的原料油基本上都是重脂油,本来含硫量就比较高,质量比较差。另一方面安装脱硫装置等这些油品升级的设备耗资比较巨大,然而技术上确实存在难点也不应该成为石油企业的借口,因为这些技术困难并非无法解决。比如说以南京为例,国四汽油的一再推迟就不是技术问题。

  有媒体公开报道,说是给南京地区提供燃油的金陵石化已经具备了生产国四汽油的实力。除了石油企业在宏观层面降低成本之外,在石油系统的基层加油站等,油品质量也因为控制成本而大打折扣。我们采访中了解到,近几年石油企业对外采购的油品比例逐年上升,而对外采购的油品质量的鉴别和把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像加油站常常需要将品质相对稳定的中石油和中石化出产的汽柴油和民营链厂所生产的不太合格的汽柴油进行调和后再出售的行为,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行为。

  记者:既然问题的关键是在成本上,那么就在于由谁来承担这个成本。据贵刊的了解,国外的成本是如何分摊的,国内目前看分摊机制是怎么样的?尤其以此为理由来提价是不是合理呢?

  崔筝:我们采访中一位来自于石油企业的人士告诉我们,在国外油品升级的成本由国家税收、生产者也就是石油企业和消费者三方面共同承担。然而现在在中国,虽然没有明确的价格政策指出油品升级的提升需要消费者附加多少钱,但实际上以93号汽油为例,在北京,已经开始使用国四汽油的地方,93号汽油比其他地方要贵4到5毛钱。在我们的采访中也了解到现在我们国家税收没有针对油品质量升级的减免,所以现在这个成本在中国是石油公司和老百姓对半分。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油品升级的成本不应转嫁给消费者,实际上用于保护公共健康的这些投资是油企的责任,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应该保证的,而且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油企都足够有实力,他们能够负担起这样的投资。我们采访中很多位专家曾经表示,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机制确实存在问题,而且国内的石油企业在炼油这一块确实是亏损的,但是油企不能简单的以此推卸责任,因为国内油企的炼油成本降不下来,可能与多方面的原因尤其是自身管理方面息息相关的。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明年四川省将全面销售使用国四标准的汽油
发改委: 汽柴油升至国四每吨涨290、370元 升国五再涨
汽油油品10月1日升级 全国汽油将全面达到国四标准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网站合作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金融服务
项目对接
技术推广
最新活动
邮件订阅
中国节能产业网致力于打造节能领域最高效的技术、项目、资金一站式服务平台。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备1201188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