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能源信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能源信息 >> 油气煤炭 >> 正文
三桶油发力天然气 中海油LNG进口业务拔得头筹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4-6-19 19:52:31 用手机浏览

    今年以来,三桶油都在发力天然气。

    中海油6月17日宣布,与英国石油公司(“BP公司”)签署了一份长达20年的液化天然气(LNG)长期供应框架协议。

    分析师认为,此举意味着中海油气源量进一步扩大,对市场影响力增强,在LNG进口业务上更加领先于中石油和中石化。

    此外,虽然三桶油均在积极布局国内LNG的进口业务, 但相比于中石油此业务的亏损,中海油LNG销售方面的盈利显得比较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中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签署了总价值达4000亿美元;中石化也不断在涪陵页岩气田上发力。

    分析师表示,国内天然气消费量继续快速增长,加之华北地区出于大气污染治理的需求,是三桶油不断在天然气业务上发力的主要原因。

    中海油发力天然气

    根据双方签署的框架协议,自2019年起,BP公司将从其全球LNG资源组合向中海油每年供应多达150万吨的LNG资源,供应期限20年。双方希望于2014年年中达成最终的商务协议。

    中海油董事长王宜林表示,同BP公司签署的协议将深化双方合作,并进一步提高中海油LNG资源供应多元化。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坤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海油气源量进一步扩大,对市场影响力增强。今年1月份-4月份中国进口LNG同比增加22.5%,此次协议签订有助于扩大中国LNG进口来源,增加中国天然气总供应,有助于我国能源安全。但是BP供应中国气源尚未披露细节,也没有具体供应量信息,后期仍需进一步商榷。

    实际上,近十年来,中海油与BP公司在天然气方面的合作并未停止过。

    2004年,中海油、BP集团与广东省政府正式签署了国内第一个LNG项目的商务合同,BP公司在中海油位于广东的LNG气化站和管道项目占有30%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能源转型的推进,三桶油都在不断加速天然气全产业链布局。

    今年5月21日,中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签署了总价值达4000亿美元,为期30年的天然气购销大单。此外,中石化近期也成立了3家合资公司,试图形成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管道输配、消纳利用的商用产业链。

    华融证券分析师王刚表示,国内天然气消费量继续快速增长,加之华北地区出于大气污染治理的需求,京津冀天然气消费量会进一步增加。同时,国内天然气价格有望再次上调,量价齐升有望继续增加天然气板块盈利。

    LNG进口业务优于中石油

    根据卓创资讯的统计,2013年中国进口LNG企业有三家,分别为中海油、中石油、九丰能源,三个企业进口量占比分别为:70.8%、28.8%、0.4%。中海油是第一大进口LNG企业,其接收站总接收能力为2370万吨/年,占全国总能力的70.3%。

    隆众石化网王皓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未来我国在建和规划的LNG接收站能力中,隶属中海油的LNG接收项目仍旧居于市场之首,中石油在LNG进口业务亏损的压力下,项目建设步伐减缓。而中海油的项目中,有66%的接收能力位于我国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可见在未来几年中,以上地区仍旧是中海油LNG业务的重点区域。

    在他看来,虽然三桶油均在积极布局国内LNG的进口业务,但从目前来看两大LNG的进口企业并非都能赚得盆满钵满。受气源协议签订时间,进口LNG用途,以及长约与现货价格相差较大等因素影响,两大企业进口LNG业务盈利能力相差巨大。

    数据显示,中石油2013年LNG进口均价在846.89美元/吨,进口LNG亏损人民币202.81亿元。

    王皓浩表示,相比于中石油,中海油的LNG进口业务要“得心应手”许多。

    根据隆众石化网的数据,2013年最进口均价为479.82美元/吨,折合人民币仅在3000元/吨左右,而且其主要LNG业务多分布在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以上地区冬季并无供暖压力,LNG多进入市场销售,销售区间在5000元/吨-6300元/吨附近,因此中海油在LNG销售方面的盈利显得比较乐观。

    而另外“三桶油”之中的中石化,LNG进口业务相对落后,其第一座进口接收站——位于青岛董家口的LNG码头计划于今年9月份正式投入运行。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6艘LNG船靠泊天津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能源
能源变局加速:推广天然气 煤炭量价加速跌
我国首个自主运营LNG接收站进口总量破1500万吨
天然气价格正式并轨 气价首次下调将挤压三桶油利润
国家大幅下调增量天然气价格 实现价格并轨
油价反弹恐为昙花一现:供应过剩隐忧仍未消除
2015年天然气价格面临上涨 "两价"并轨难度不大
油价暴跌冲击美国页岩气产业 国内仍在加速发展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网站合作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金融服务
项目对接
技术推广
最新活动
邮件订阅
中国节能产业网致力于打造节能领域最高效的技术、项目、资金一站式服务平台。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备1201188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