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能源信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能源信息 >> 油气煤炭 >> 正文
2020年产量目标骤降 中国“页岩气革命”冷却
来源:中国节能服务网 时间:2014-8-11 14:37:22 用手机浏览

  近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全国“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会议上表示,到2020年,页岩气和煤层气产量均达到300亿立方米。

  这一数据比2012年国家能源局在页岩气“十二五”规划中提及的页岩气产量展望,已经减少了一半。事实上,当时的产量目标提出后,多位院士级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目标可能过高。

  300亿立方米的信息透露出,政策层对页岩气的产量预期也在迅速下降。页岩气之热潮或许将降温。

  就在两年前,国家能源局发布《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时,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司长张玉清表示,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25万亿立方米,现阶段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年产量65亿立方米,到2020年,实现年产量600亿~1000亿立方米。

  仅仅过去了两年,备受关注的页岩气产量目标为何被“拦腰斩断”?

  先看一组数据,2012年,中国页岩气产量为2500万立方米,2013年尽管产量增加了数倍,但也仅为2亿立方米。2014年,官方定下的产量目标是15亿立方米。这些数据显然离600亿相去甚远。

  “我认为300亿是一个很客观的数字。”中石油一位页岩气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以中石油为例,到2015年的产量目标是26亿立方米。

  目前,我国的页岩气资源80%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四家手中,这四家也被业界称为“三桶半油”。

  页岩气开发投入大、成本高、回收周期长,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底,中国页岩气开发累计投入超过150亿元。

  中国真正意义上开始涉足页岩气领域的时间并不长,现在仍处于初步的勘探阶段,但在近日的2014年中国能源峰会上,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赵先良指出,中国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投入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相差甚远,依然投入不足,几大石油公司负有主要责任。

  按国土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此前的测算,页岩气产量达到1000亿立方米,需要总投资在4000亿~600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三桶半油”并不差钱,但高投入和低回报使页岩气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市场价格也很难和常规天然气竞争,导致产量无法迅速增长。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页岩气采收率过低的问题在技术上还难以解决。页岩气的采收率一般只有5%~20%,而常规天然气的采收率则在60%以上。

  记者获悉,在2020年页岩气产量300亿立方米的目标中,给中石化的任务是大头。

  近年来,中石油和中石化在页岩气开发上一直是两强相争的状态。2006年就已经涉足该领域的中石油,却被中石化后来居上。目前,中石油主攻两个国家级页岩气开发示范区——四川威远长宁和云南昭通;而中石化的页岩气开发集中在重庆市涪陵地区。

  今年3月,中石化宣布,涪陵页岩气田提前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阶段,2014年底涪陵页岩气田将实现产能18亿立方米,2015年底将建成产能50亿立方米。

  除了两大石油央企以外,“第二批页岩气中标的企业现在也没有太大的进展。”上述中石油专家表示。

  从2013年下半年就开始传言的第三轮招标至今没有确切消息,据业内人士称,第三轮探矿权招标确有下放到各省的可能。

  不过,上述中石油专家对记者表示,现在其实并没有好的区块,即使进行招标了,这几年也不会有大的进展,因为勘探都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成本。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原本国土资源部将拿出四川省20万平方公里的区块放入第三轮招标区块中,占该省总面积48.5万平方公里的41%,但是由于四川省地方政府和“两桶油”的反对而最终作罢。

  由于我国页岩气开采难度大,业界普遍认为我国页岩气的开发成本是美国的四倍。

  中海油总公司首席研究员陈卫东此前在谈到美国页岩气革命经验时表示,美国发展页岩气的三个步骤是:成本降下来,规模上去,并能持续发展。

  “价格是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规模性才是能源结构调整的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说,中国的页岩气要看到成绩起码要到2018年。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油价暴跌冲击美国页岩气产业 国内仍在加速发展
OPEC欲遏制北美页岩油发展 美国:今明年将增产
2014年四川盆地天然气产量超270亿立方米创新高
中石油今年投入百亿开发页岩气
国际油价若长期低迷 页岩气将无利可图
我国页岩气产量将实现快速增长
中石油累计开采页岩气2亿立方米
川南页岩气开发加码 宜宾欲建油气装备基地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网站合作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金融服务
项目对接
技术推广
最新活动
邮件订阅
中国节能产业网致力于打造节能领域最高效的技术、项目、资金一站式服务平台。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备1201188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