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能源信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能源信息 >> 油气煤炭 >> 正文
国内煤炭业走出寒冬 不能仅靠抑制进口煤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4-10-13 14:27:48 用手机浏览

  继前期出台的取消褐煤进口零税率、限制劣质煤进口举措之后,为减少国内煤炭市场供应,我国对进口煤再次打出“狙击”拳:从2014年10月15日起,取消无烟煤、炼焦煤、炼焦煤以外的其他烟煤、其他煤、煤球等燃料的零进口暂定税率,分别恢复实施3%、3%、6%、5%、5%的最惠国税率。

  2013年以来,我国煤炭业深陷寒冬无法自拔,相当多的煤企亏损连连。市场状况如此令人焦虑,原因很多,有煤炭消费增速放缓的影响,有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的压力,也有之前产能建设超前等问题。其中,进口煤的冲击不容小觑。

  今年,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普遍低迷,有的甚至是跌跌不休,然而此类商品仍不断从国外进口到国内。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煤量为1.6亿吨,增长0.9%。进口煤增加的同时,相伴而行的是国内煤市不振、煤炭企业亏损面加大。今年7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就表示,我国煤炭企业亏损面已超7成,有一半以上企业甚至出现了减发、欠发、缓发职工工资的现象,经营困难加剧。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山西煤炭进口量竟是出口量的4倍之多,曾经的煤炭生产大省咋就变成了煤炭进口大省呢?

  不得不说,进口煤价格优势明显,这是导致进口煤冲击国内煤市的主要原因。另外,我国对煤炭出口、进口执行的相关暂定税率也“不合时宜”。一方面,出口关税税率高,煤炭不容易出口到国外;另一方面,对许多煤种又暂行零进口税率。进口关税问题也就成为了进口煤冲击国内煤炭市场的重要因素。这次煤炭“救市”组合拳打向税率调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单靠抑制进口煤,并不意味着煤企马上就能够“拨云见日”,走出寒冬。

  要有效扭转当前日益严峻的煤炭经济形势,还须加快能源市场化改革,特别是解决煤电价格关系问题。“市场煤”和“计划电”这组扭曲的市场交易关系不协调好,煤炭市场化改革就是“单脚跳舞”。

  显然,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体系比短期“救煤市”更重要。只有抓好突显公平和效率的能源价格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我国的煤企才能真正走上战略转型发展之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煤企减产难 煤业巨头陷价格战困境
2015年前2个月中国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下降
2月煤炭进口量创四年新低 煤市下行压力大
大型煤企优惠促销 煤价下行趋势增强
库存维持80年高位 油价周三跌2.4%至48.84美元
2015年天然气价格面临上涨 "两价"并轨难度不大
大型煤企相继下调煤价 市场弱势调整
中煤协称煤炭价格难回2012年高位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网站合作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金融服务
项目对接
技术推广
最新活动
邮件订阅
中国节能产业网致力于打造节能领域最高效的技术、项目、资金一站式服务平台。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备1201188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