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节能技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节能技术 >> 建筑节能 >> 正文
建筑节能:节能环保下一个市场增长点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16-6-21 18:17:24 用手机浏览

      建筑对于环保的意义很容易被人忽视,尤其在中国,建筑对能源的消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但取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仅占全国总建筑面积约1%。

      以建筑能耗中占重要地位的照明能耗为例,光电领域专家估算,如果全国50%的光源改用LED照明,年节电量将相当于再建2.5座三峡电站。

      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使用者开始用LED照明来实现节能环保。事实上,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应用,LED不仅是目前最节能环保的照明光源,与白炽灯相比,其光污染也大大降低。不久前,全球最大的油漆和涂料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在装修位于上海的亚太中心总部时,整体植入了一套LED智能照明系统,阿克苏·诺贝尔认为,这种创新性照明方式的运用,不仅能给公司带来整体的自豪感,也给置身其中的员工们营造了没有光污染、更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事实上,中国对建筑节能的推动由来已久。2006年,国家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推出绿色建筑三星[微博]认证系统,与绿色建筑相关的规范和政策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地方政府亦不乏动用财政之力大规模推广LED节能灯、逐步强退白炽灯的做法。

      不过,绿色建筑在中国依然进展缓慢。全球知名建筑设计公司NBBJ建筑师陈君榜多年来致力于在中国地区实践绿色建筑,他认为,在中国推行绿色建筑稍缓慢,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对绿色建筑的观念还停留在成本高昂、回报周期长的阶段,对绿色建筑普遍接受度尚不高。“这种观念应该得到改变。”陈君榜指出,建筑节能实际上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达成目标,一是通过LED等节能设施的植入,主动地降低能耗,另一种是用设计的手法,最大程度地利用朝向、自然光源等,称之为被动式节能。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使用者开始实践两种方式的结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到来,新增建筑物也将批量建设。在不久前召开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新型城镇化将是着力于集约、低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镇化。作为人与环境连结的工具,建筑如何变得更低碳、节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

      问:目前国内节能减排的形势严峻,发展绿色建筑能对节能环保起到多大的作用?

      陈君榜:以国内能源消耗的分布来看,建筑物从建造到使用的能源消耗占到国内全部总能耗的30%左右,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比重。如果再考虑到建筑生命周期前端的建筑材料生产,整个过程的能耗可能要达到接近50%。

      而且,目前中国绿色建筑的实施还很不足,建筑的低碳、节能化有很大的空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能够在城市建筑做一些屋顶绿化或雨水收集的系统,不仅可以改善都市热岛效应,优化屋面隔热,增加生物栖息地,同时也如芝加哥等城市形成都市景观,在某种程度上还能起到节约水资源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前13个极度缺水的国家,人均占水量排到100多名,屋顶绿化或雨水收集系统并不是很高端的“火箭科学”,但如果这种改变得到普及,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及降低区域市政排水管网的负荷。

      除了建筑本身的节能减排外,绿色建筑的推广还可以促使建筑材料的变革。目前国内建筑普遍使用的混凝土,从生产制造时就会产生很大的碳排放量,同时形成粉尘污染源,也很大的消耗垃圾掩埋场的处理能力,现在,我们在建筑中更多地尝试使用可再生的木材及竹材、可回收的或含回收成份的材料或像木材这样的天然原料,经由合理的结构计算及设计设计减少材料的使用,都能够推动新型建筑材料及技术的发展。

      建筑是对建筑材料的消费主体,也是电力、水资源等能源的重要消费载体,因此,推行建筑的节能化,也可能倒逼能源的革命。我认为,中国必须要脱离以石化为能源基础的发展,才能推动下一波的经济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在谈到中国如何参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问题时就强调,中国幅员辽阔、拥有大量可再生天然能源,以社会主义体制的优势,完全可以大力发展可再生绿色能源。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注重源头减量 新加坡建筑垃圾99%回收利用
国际建筑节能基金助力中国建筑节能
聚氨酯喷涂体系在建筑节能领域应用
创新建筑节能发展模式
我国建筑节能保温工程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节能设计中的电器优化设计
大数据思维下的智能建筑 更专注智能化节能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