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节能技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节能技术 >> 绿色照明 >> 正文
我国太阳能发电行业现状及技术问题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07-12-5 14:25:25 用手机浏览

  2、众多的定日镜围绕中心塔而建立,占地面积巨大。中央塔的建立必须要保证各个定日镜之间互相不能阻挡光线,各个定日镜之间的距离随着它们与中心塔距离的增加而大幅度增长,因而塔式热发电系统的占地面积随着功率等级的增加而呈指数性激增。

  3、各个定日镜需要单独进行两维控制,控制系统极其复杂。在塔式系统中,各个定日镜相对于中心塔有着不同的朝向和距离,因此,每个定日镜的跟踪都要进行单独的两维控制,且各个定日镜的控制各不相同,这就极大地增加了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和安装调试特别是光学调整的难度。

  4、为了减少众多定日镜的余弦效应,中心塔必须建得足够高才行。美国已经建成的Solar Two(10MW)塔式热发电的中心塔高达100多米。这样高的塔不仅不可避免地增加塔式系统的热发电成本,而且无法适应我国北部多风地区的工作环境。

  由于上述这些问题,塔式热发电系统尽管可以实现1000度的聚焦高温,但一直面临着单位装机容量投资过大的问题(目前塔式系统的初投资成本为3.4~4.8万元/kW),而且造价降低非常困难,所以塔式系统五十多年来始终停留在示范阶段而没有推广开来。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应用难点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是利用圆柱抛物面的槽式反射镜将太阳聚焦到管状的接收器上,并将管内传热工质加热。槽式系统商业化的典型代表是位于美国加州Mojave沙漠上的总装机容量为354MW的9座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年发电总量为8亿kWh,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并网运行(见图2)。

  目前塔式、槽式、碟式三种系统中,只有槽式实现了商业化。通过技术不断改进和电站规模不断扩大,美国加州Mojave沙漠的槽式热发电系统的初投资成本已经由1号电站(功率为14MW)的4490美元/kW降到了8号电站(功率为80MW)的2890美元/kW,发电成本由1号电站的44美分/kWh下降到9号电站的17美分/kWh(按照2004年美元计算),系统效率由1号电站的9.3%提高到9号电站的13.6%。

  槽式系统以线聚焦代替了点聚焦,并且聚焦的管线随着圆柱抛物面反射镜一起跟踪太阳而运动,这样解决了塔式系统由于聚焦光斑不均匀而导致的光热转换效率不高的问题,将光热转换效率提高到70%左右。但是槽式系统也带来三个新的问题:

  1、无法实现固定目标下的跟踪,导致系统机械笨重。由于太阳能接收器(中间的聚焦管线)固定在槽式反射镜上,随着反射镜一起运动,因而导致整个系统的机械装置比较笨重,而且热管的连接节必须是活动性的,这种结构保温较为困难也容易损坏。

  2、槽式系统的抗风能力较差,不适宜工作在大风地区。图2电站中,每个槽式反射镜都是99米长、5.7米宽的一个大整体镜面,风阻很大,因此现有的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一般应用于无风或微风的荒漠地区,与我国北方多风甚至大风的气候条件有很大差异,在我国应用必须要改变或加强反射镜的支撑结构以增加槽式系统的抗风性能,这样必然导致初投资成本和热发电成本在目前国外2890美元/kW和17美分/kWh的水平上大幅上扬。

  3、槽式系统的接收器长,散热面积大。槽式系统的太阳能接收器是根很长的吸热管,尽管发展了许多新的吸光技术,其散热(包括由热辐射造成的散热)面积要比其有效的受光面积大,因此与点型聚光系统如碟式和塔式相比,槽式系统的热损耗较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太阳能槽式线聚焦集热技术
中科院研究实现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和氧气
利用太阳能产氢并净化污水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华北二连油田太阳能技术利用项目通过评审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