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新时期建设和发展的总目标。和谐社会既包括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要素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而对于资源的合理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涉及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到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国家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同时,提出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温家宝总理指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设节约型社会主要目的是要合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率。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节水、节电、节气等节能降耗措施,资源的合理配置、资源共享,以及决策规划、制度管理、标准制定、宣传教育等方面内容。近年来北京工业大学把建设节约型校园作为学校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节能工作力度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水电运行管理和维护水平,努力探索节能工作新途径。几年来,改建了校内部分供排水系统、供电、供热系统等设施,进行了一系列节能改造项目,积极运用节约资源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分析现状,增强忧患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我国人口众多,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相对不足与高速增长、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北京市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城市之一,近两年每年缺水约10亿立方米。除了从外地调水外,只能靠过度开采地下水来解决。“十五”期间的2001年到2005年,全市地下水储量累计减少近30亿立方米。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地下水已累计亏损60多亿立方米。北工大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已达到地平下20米,北京市的地下水位已经成为一个“漏斗”状。北京市缺水问题严重制约北京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影响北京市的生态平衡,特别是水生态平衡,给北京市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一定影响。为了在师生中加强国情教育、资源教育,北京工业大学从分析我国、本市及学校办学资源紧张的现状,教育师生增强责任感和忧患意识。①从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与高速增长和需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充分认识节约资源势在必行。②从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缺乏,北京已从行政、政策、法规、经济、市场等多方面入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北京市再生水已成为本市的新水源,充分认识节约资源与经济建设发展密切相关。③从高校集教学、科研和生活于一体,各类资源在社会中所占比重、能源消耗较大等方面,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不断增强了全校师生员工的资源忧患意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意识。
二、 明确目标,建章立制
节能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科学性、技术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建设节约型校园,关键在领导,在落实。北工大各级领导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性。组织成立校节能领导小组,设有节能办公室负责全校水、电、气的节能管理工作。在贯彻落实全国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文件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以及市教委《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实施意见》中,结合学校实际做了大量调研和细致的工作,研究制定学校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水电管理办法和后勤节能五年规划,明确了学校各学院、职能部门责任目标,为抓紧抓好节能工作落实,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奠定了基础。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