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关珠三角船舶污染调研结果发现,航运污染已成为我国继机动车尾气污染、工业企业排放之后第三大大气污染来源。而电能替代正成为拯救我国航运污染的有力手段。
我国港口航运燃油标准较低,船舶主要使用重油或劣质柴油,来自深圳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测算显示,一艘燃油含硫量3.5%的中大型集装箱船,以70%最大功率的负荷24小时航行,一天排放的PM2.5相当于21万辆国四重货车。
2015年9月1日,交通部印发 《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5-2020年)》,制定了未来五年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提出,到2020年,主要港口90%的港作船舶、公务船舶靠泊使用岸电,50%的集装箱、客轮和邮轮专业化码头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大力推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努力实现我国水运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
近日,南方电网首个港口岸电项目在广东中山投产,预计项目每年增加供电量236万千瓦时,每年减排二氧化碳474吨。中山港口岸电改造只是我国港口岸电改造的一个缩影,甚至有的地方港口岸电改造已经走在了前面。
港口岸电改造是电能替代推广的重点工作,是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港口岸电改造由于供电、受电设施一次性投入较大,参与港口电能改造的多是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等。
《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继续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结构,加强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随着供售电机制的改革,政府的大力支持,降低岸电使用成本,引导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在这里倡导有相关技术、资金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参与到港口岸电改造中来,实现绿色航运、节能低碳,提高空气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