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产业市场  中国节能产业网 >> 产业市场 >> 市场分析 >> 正文
绿色金融带来新商机 碳会计政策点燃碳市场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16-10-18 14:16:06 用手机浏览

国内碳新闻

财政部就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征求意见

近日,财政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以配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开展,规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企业以及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其他企业有关业务的会计核算。

《征求意见稿》旨在全面规范重点排放企业有关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涵盖了从会计科目的设置、相关业务的日常核算,到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列示。

征求意见稿主要包括3个部分内容:一是对碳排放权相关的资产、负债设置了会计科目。二是根据重点排放企业不同的日常业务规定了相应的账务处理。三是明确了重点排放企业在财务报表上的列示和披露要求。详情查看

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年底正式运行

在今年年底,福建省将建立起碳排放报告和核查制度、配额管理和分配制度,福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正式运行。

福建省政府日前出台《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我省碳排放权交易的时间表。在今年底,全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运行;2017年,福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与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对接;2020年,福建省的碳排放权交易将覆盖全行业。详情查看

广东省启动碳普惠制试点 发挥森林碳汇效益

日前,广东省首批碳普惠制试点建设项目——韶关试点项目启动会,全面介绍了韶关碳普惠制——林业碳汇试点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开展收集了意见。

据介绍,韶关碳普惠制试点建设将以发展林业碳汇为主线,创建具有韶关特色的碳普惠制机制。通过碳普惠制试点,可以调动民众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减少无计划毁林,提高森林管护质量,探索能够补偿到民主的市场化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增加林农收入,可持续脱贫和生态保护多重目标。

央行马骏:绿色金融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商机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马骏日前表示,绿色金融体系的建立将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融资可获得性,同时降低污染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融资可获得性,进而扭转投资结构,并将为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新的机遇。

2015年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发布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国家林业局围绕《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行动要点》确定的目标任务,扎实开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为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新贡献。为全面反映2015年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行动与成效,国家林业局编制了《2015年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供参考。

国外碳新闻

加拿大联邦政府将征收碳排放税

近日在国会下议院举行的辩论议题,就是讨论是否正式确认去年签订有关气候转变的《巴黎协议》,在该协议中加拿大承诺在2030年前减少30%的温室气体排量。获悉,特鲁多在展开辩论之前宣布,联邦政府将设立碳排放收费基准价。也就是说,加拿大各省政府可以自行调整碳税,但不得低于联邦所设立的最低收费标准。特鲁多建议各省政府可以直接向排放者收取费用,或者成立碳交易系统以收取费用。详情查看

碳排放价格上调 英国海运煤进口暴跌64%

2016年,英国从主要供应国进口的海运动力煤量暴跌,这主要是由于该国碳排放价格上调了将近一倍。

过去三年,俄罗斯、哥伦比亚和美国向英国出口煤炭最多。英国距离美国和哥伦比亚路途遥远,历来被视作干散货行业最主要的航线。由于英国将其碳排放价格下限上调至18英镑/吨,今年前七个月英国煤炭进口量同比下降69%,其中电厂用煤进口量同比下降64%。英国煤炭进口量的下降,对干散货行业产生了消极影响,而事实上远不止如此。

碳转型令全球汽车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升高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日前发布报告指出,因汽车制造企业需作出重大调整从而更有效地降低该行业的碳排放量,并积极应对替代燃料汽车(AFV)需求的预期增长,全球汽车制造业正面临环境的迅速变化以及信用风险的攀升。

研究主要负责人的表示,鉴于汽车业是温室气体最大的排放源之一,该行业改进减排技术并适应替代燃料汽车大量涌现的需求明显。详情查看

ICAO通过协议 民航需购买碳信用额

据悉,属联合国机构的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日前在批评声中通过了一项具里程碑意义的限缩航空业污染协议,各国的航空公司必须购买碳信用额,以补偿碳排增长。

这项针对航空业的碳补偿系统分两阶段,20212026年属自愿施行,2027年开始强制实施,所有拥大型航空业的国家均会受规范。航空公司必须向竞争对手或其他产业购买碳信用额(carbon credits),以补偿碳排增长。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没有相关文章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