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7日,中俄双方在北京举行了第三次能源对话,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石油输送、贷款和长期原油贸易的协议,这被外界称为“贷款换石油”协议。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日前接受凤凰卫视《问答神州》节目专访详解此次中俄谈判,并在谈及中国石油储备时透露,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一期已经顺利完成,未影响国际油价。

以下是本次访谈节目文字实录:
主持人:吴小莉
嘉 宾:张国宝
吴小莉:在过去的一年中,国际原油价格上演了一轮大起大落的“过山车”行情。从零八年初破百之后,油价一路飙升,到七月中旬达到每桶147美元的历史高点,此后急转直下,不到五个月跌幅高达70%,而伴随着油价跌宕起伏的是国际能源巨头和石油进口大国之间的种种博弈,就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的不久的2009年2月17日,在谈判桌上鏖战了五个月之久的中俄“贷款换石油”协议终于尘埃落定,这笔价值250亿美元的交易不仅是中俄能源合作的大手笔,更被认为是全球经济外交的重大事件,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两会”召开前夕,我有幸约访到刚刚步下中俄石油谈判桌不久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
解说:张国宝说,对于中俄能源合作,其实早在2008年10月俄罗斯与中国就签署了石油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这份备忘录签署之后,张国宝带队的中方谈判代表与俄方至少经历了三轮谈判,但始终未就“贷款换石油”的合同细节达成一致。
张国宝:这个备忘录的有效期是到3月1号,所以3月1号的时间也快到了,尽管大家在很多问题上已经接近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双方未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普京总理和温家宝总理在12号的电话当中约定,要在中国举行一次副总理级的会谈,这样的话,谢钦副总理是16号,实际上应该说17号凌晨一点钟到的首都机场,专机来的,我去接他的,那已经到了后半夜了,17号就开始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会谈,经过长时间的会谈以后,终于在下午五点钟签署了七个协议。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