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锂电池,到后来的太阳能、风电、核电……新能源板块曾经是市场资金追逐的热门,经过一季度的热炒之后,最近开始回归平静。整个板块何去何从?机构投资者该如何来看待新能源这个投资主题?
对此,长信基金高级研究员李枝蓬先生(应用化学博士,负责大石化行业研究)认为,石油是现代工业的命脉,也是被认为将最快被消耗殆尽的一次能源物质。 每天奔驰在公路上的汽车正是这一资源的最大消耗者,所以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找到汽、柴油的替代品。燃料乙醇曾经被认为是比较好的候选,但要在中国大规模推行似乎并不现实,因为耕地面积难以支持。目前来看,汽车动力电池应该更适合我们国情。镍氢电池、锂电池还有燃料电池都各有其优缺点,目前也处在技术飞跃的关键阶段,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这个阶段更适合风险投资者参与。因而,如果在股票市场上投资从事此类业务的公司,也需要有一份风险投资家的敏锐和警觉。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目前成熟的技术,自2004年以来我国的光伏产品生产能力迅速扩张,包括晶体硅片和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能力、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能力都大为增加,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知名度的光伏电池生产企业。自2005年开始,我国的光伏发电企业先后有1 7家在海内外上市。最近有业内权威专家撰文指出,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已经存在 “泡沫”,由于国际光伏发电产品需求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型企业的快速扩张可能受阻,中小型企业的增长将更加困难,除少数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企业之外,国内一批多晶硅原材料生产企业,可能面临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那些产业链完备、具有成本优势的龙头企业。
风电和核电也是制定中的《新能源振兴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但目前它们的应用市场都还不大。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掌握单机容量750 kW以下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的制造技术,2007年自主研发的直驱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研制的1.5兆瓦风电机组已经投入试运行,1.5兆瓦风电机组开始规模化批量生产,2兆瓦级及以上的风电机组正进入研制阶段并开始试运行。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将在未来迅速扩大的市场占主导地位。
李枝蓬指出,新能源代表的是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关系到人类长期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应该会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投资主题。板块内的多数股票确实可能存在市场跟风炒作的因素,现在热点有所退潮了,正是安心立足基本面研究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去伪存真,从中挑选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并长期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