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产业市场  中国节能产业网 >> 产业市场 >> 人物观点 >> 正文
谢绍明: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推动节能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间:2009-9-1 16:11:38 用手机浏览

  原科技部副部长、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理事长谢绍明的讲话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很高兴在这个秋凉渐显的季节与大家在此相聚,众所周知,能源是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能源科技的不断创新。推动节能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这不仅影响今天,更关乎人类的未来。

  目前,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物内小环境的舒适性,如何与能源的低消耗、大环境的保护相适应的问题,与工业建设能源消耗不断增高一样,正在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今,全国中央空调耗电量已是社会用电费的20%,上海和重庆市中央空调用电费分别占全市电量的23%和31%,已给城市供配电带来沉重压力。各式宾馆、政府办公大楼、商场超市、医院、航空港等舒适性中央空调系统,以及生产企业、科研院所技术、工艺性中央空调系统数量大大增加,其节约能源和能效管理问题正在突显出来。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利用可再生资源空气的能量,耗电量小,节能效果显著,无污染,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由此,我们应该大力推广。现代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石,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转化为现实。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带来技术革命,从而催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如欧盟将在2013年之前投入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倡导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企业采用更多的先进实用技术与工艺,加速了淘汰落后生产力,加快产业升级与结构,科技创新推动了环保、生物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了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国的能耗远远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成为解决资源、能源、环境矛盾的新途径,成为能否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要发挥好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要强调科技创新与经济节能相结合,当前工作与长远部署相结合,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科技要服务大局,在我国十大产业振兴调整规划实施中要作出积极的贡献,在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中要作出积极的贡献,科技创新力度,必须抓住机遇,急流勇进,不能落后。

  我们将重点支持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与推广转化机制建设,如支持建立可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环保企业创新产业联盟等。

  目前,我国重大战略资源消耗对外依存度较大,生产方式及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比较突出,这种基本形势没有变,节能任重道远,如当前在轻工业上的困难,直接表现为国际金融危机对消费型市场疲软的影响,从内部角度讲,高损耗、高污染、低价值产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和振兴等一揽子计划,并强调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强调在保增长的同时,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不能放松,是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手段。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和壮大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抢占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加大节能环保的投入,加强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培育三大循环经济,提高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扩大内需,实现节能减排与经济平稳发展的双赢,是当前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

  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正成为各国的新目标。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能源价格下降,但许多国家还是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措施,这必将加速能源转型进程,开启人类能源利用的新纪元。

  空气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我们应该将这种能源通过技术的创新充分利用起来,为我国的节能产业做出一份贡献。各位代表,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推动节能产业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刚性要求。在此,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2014年度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单企业名录
2013年节能服务产业总值突破2000亿 增幅达30%
“十二五”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3年中国节能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 竞争加剧
解振华:2015年中国节能环保业产值达4.5万亿
LED照明产业快速发展 或改变中国照明产业格局?
节能服务产值首破千亿元 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来自何方?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