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产业市场  中国节能产业网 >> 产业市场 >> 市场分析 >> 正文
我国风电装备制造存在的三大弊端分析
来源:中研网 时间:2009-9-1 18:32:20 用手机浏览

    亟待走出“大而不强”困局

    风电大开发为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了一个借市场蛋糕滋养,走出“大而不强”困局的良机。

    业内人士认为,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应在市场蛋糕面前保持理性,避免在产能扩张上进行盲目投资。目前我国风电发展迎来拐点,在量的基础上,必须要在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上下工夫,才能实现质的突破。只有掌握引进技术、拥有自己的新技术才能避免受制于人,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海上风电开发中,对风力发电机组的要求更高,在这方面,国内企业还没有成熟产品和国外巨头竞争,更需要行业龙头企业带头进行产品研发,尽快创出市场认可、质量过硬的自主品牌。

    由于风电产业投资存在周期长与风险高等特点,国家应在风电设备自主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例如,国家应从法律法规、检测认证方面来推进风电设备产业的发展。

    在这一波的风电大开发中,2020年前,海上风电将占到20%左右的比重,也就是2000万千瓦时。然而,海上风电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成熟未久,而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据记者调查了解,海上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更大,在2兆瓦以上。同时,海上风电对风电机组防腐蚀等要求更为严格,一点瑕疵都将造成机组的停转。

    目前,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在海上风电机组领域处于研制开发、试验阶段。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是国内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而这个项目采用的风机全部是国外企业的产品。“由于国内一些风电厂商制造的风机效率只有国外产品的20%至30%左右,大型海上风机用国产设备有很多隐患。”一家大型发电公司技术部负责人表示。

    业内专家表示,首先要把风电科研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支持国内科研机构提高创新能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加快消化吸收,尽快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国产化比例规定较难落实,国内风电厂采购愿意使用国外的设备,这不能埋怨用户。国产化质量提高和认同有个过程,风机制造企业仍需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

    其次是加强科研的投入和人才培养。目前我国缺少专门风电研究机构,风电场建设和装备制造中的关键技术、公用技术研究和检测认证体系建设等严重不足。应尽快以开发能力较强的研究机构和企业为依托,建立国家风机整机及零部件技术开发中心,加大资金投入,给予重点支持。改变整机进口免税、部件进口征税的办法,限制整机进口,对于国内尚不能生产的零部件或散件应给予进口免税,以此鼓励逐步国产化,促使外国公司将整机制造技术向国内转移,达到更好消化、吸收、创新的目的。通过与国外合作,快速消化创新,以便将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上一页  [1] [2] [3]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2014年度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单企业名录
2013年节能服务产业总值突破2000亿 增幅达30%
“十二五”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3年中国节能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 竞争加剧
解振华:2015年中国节能环保业产值达4.5万亿
LED照明产业快速发展 或改变中国照明产业格局?
节能服务产值首破千亿元 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来自何方?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