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宏观环境  中国节能产业网 >> 宏观环境 >> 宏观经济 >> 正文
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 是上限还是下限?
来源:路透社 时间:2015-3-10 15:36:50 用手机浏览

    本届两会,中国政府“去GDP化”的经济发展政策导向引发全球喝彩,但市场对“7%左右”增速目标的解读却截然不同,恰如一千个读者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一则认为是这是增长的底限,另一方则认为已经是增长的上限。这一判断无疑将决定如何定向未来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从而影响对股债汇市走向的判断。

    界定7%的目标是经济增长上限的机构认为,灵活性提高的货币政策将更加宽松,而宽财政将继续发力;相反,界定其为下限的机构则判断,未来稳增长的政策放松力度可能低于市场预期。

    “(对中国经济增长目标7%左右)这个判断的不同涉及到的是对政策背后的逻辑判断,说到底是对就业形势的判断不同,有人觉得7%就够了,有人觉得7%还很难达到目标。”招商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谢亚轩称。

    他并解释称,造成分歧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就业问题的复杂性,不仅有新增就业,还有结构性的就业问题,以及传统周期部门的失业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判断不同将引致对经济增长的不同看法。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济增长预期7%左右,考虑了需要和可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且稳增长也是为了保就业,7%左右的速度可以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中国浦发银行报告称,2014年GDP仅增长7.4%的情况下,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322万人,高于政府制定的增长1,000万目标,显示政府“稳就业”压力下降,提高了对经济下滑容忍度,“我们理解这是政府在2015年顺势将GDP增速下调至7%的重要原因。这也意味着‘稳增长’需要的政策放松的力度可能低于市场预期。”

    部分机构明确提出要摒弃“强刺激”预期。光大证券报告称,政府工作报告不再谈“保下限”,且自2012年以来首次下调经济增长目标,而并没有像2014年报告所提“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表明政府将在今年进一步放任经济增速的放缓,试探经济保持稳定的底线,托底增长的政策力度不会太大。

    但界定7%为经济增长上限的机构观点则背向而驰。华融证券报告指出,中国2015年实现7%左右的GDP增长有一定难度,上半年压力较大。

    中信证券指出,政策底是由新增就业所决定,由于GDP总量的持续增大,新增就业所对应的GDP增速将有所放缓,因此淡季的“政策底”也将有所回落,预期政府的单季政策底会在7%以下,但全年增长依然将达到7%。

    **平衡稳增长和调结构的新起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仅调低了经济增长目标,与之对应,固定资产投资、外贸、消费、M2以及CPI等各项增长目标普遍下调,财政赤字目标略高于去年的2.1%,但低于预期。

    当速度已经不可持续的时候,“告别速度”就将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新起点,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改革迫在眉睫的时候,政府将试探经济保持稳定的底线,并力图走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木。

    “将201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7%左右,表明宏观政策的重点将更多转向结构调整,转向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此同时,因为内外部综合因素的影响,目前经济增长趋势还在探底过程中,要达到全年7%的增长目标,客观上也要求宏观政策需要更为积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撰文指出。

    不过,光大证券报告指出,政府在试探经济稳定底线的过程中,经济增长发生突变式恶化及硬着陆风险将明显加大,因政策不及时而发生风险的概率不小。

    报告强调,中国2015年财政和货币政策设定的目标也表明托底增长的政策力度不会太大,在这一试探过程中,经济增长方面失稳的风险必然加大。

    另一方面,7%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既是为了实现稳增长,亦是为结构改革腾挪空间,而深化改革也是在挖掘稳增长的新动力。

    华泰证券报告就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可归纳为“调结构与稳增长的契合”,在大力推进结构化改革的同时,稳增长力度不减,经济增速下调,为调结构留出足够的空间,也减少了保增长的压力。

    “稳增长必须继续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华融证券报告指出。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中美经济形势反转 ?中国对世界增长贡献仍大于美国
中央力保经济合理增长 货币财政政策操作空间充足
2月份宏观经济指标集体下滑 分析称仍然有下行压力
国家统计局:辩证的看待国民经济头两个月稳中趋缓
四理由可以支撑未来数年中国经济平稳增长
19省份下调今年投资增长目标 投融资改革步伐加快
去年24省CPI增速不到2% 通缩压力恐成今年首要风险
非制造业PMI保持扩张,一季度经济不会全面放缓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网站合作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金融服务
项目对接
技术推广
最新活动
邮件订阅
中国节能产业网致力于打造节能领域最高效的技术、项目、资金一站式服务平台。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备1201188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