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行业资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行业资讯 >> 高层动态 >> 正文
中英未来能源存储技术与政策研讨会在英开幕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11-1-28 13:19:49 用手机浏览

   

  中国节能产业网讯 2011年1月27日,应英国皇家工程学院邀请,驻英国外交大使刘晓明出席该学院与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的中英“未来能源存储技术与政策”(The Future of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and Policy)研讨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刘晓明会上表示,中国未来能源发展趋势不会也不可能走工业化国家发展的老路,中国能源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和新突破。

  刘晓明说,当前,世界经济正在逐步恢复增长。人们在反思国际金融危机根源的同时,更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因此,“未来能源存储技术与政策”研讨会可谓恰逢其时。就在上周,英国石油公司(BP)发表了《2030年能源展望》,报告认为未来20年,世界能源消费将增加40%,增量的93%将来自非经合组织成员,也就是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重将从目前的1/2增加到2/3。与此同时,能源强度将大大降低,这主要得益于新兴经济体正在迅速采取提高能效的措施。报告亦认为,世界能源将日益多元化,非化石能源将首次成为最大增长源,可再生能源对世界能源增长的贡献率将从目前的5%增加到2030年的18%。

  刘晓明认为,该份报告虽是一家之言,但大致描绘了世界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这可以说也是此次研讨会的一个大背景。那么,中国未来能源发展趋势是什么样呢?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实现工业化和推进现代化的历史时期。客观地讲,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中国能源需求会持续增加。但是,绿色、低碳的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我们不会也不可能走工业化国家发展的老路,中国能源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和新突破。不久前,中国制定了“十二五”规划,能源发展基本思路就是要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短期内仍将是中国能源供应的主体,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五年后将从现在的约8%上升到11.4%,到2020年达到15%左右。为此,中国未来将大力开发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我们将努力实现到2020年单位GDP碳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这是中国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庄重承诺。

  英国在科学认知、政策制定、新能源技术研发等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具有许多成功范例,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比如,英国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最早将温室气候减排目标写进法律;2006年英国发表的《斯特恩报告:气候变化经济学》是迄今为止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的最为综合的跨学科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报告;从1997到2005年,英国温室气体排放下降7%,经济却增长了25%。因此,中英在能源,特别是新能源领域加大交流、借鉴和合作非常必要和有益。

  目前,中英在能源领域合作机制良好,合作成果显著。2006年,中英建立了能源工作组这一双边正式合作机制。双方合作领域覆盖整个能源行业,着力加强能源政策、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和提高能效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去年11月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时,两国签署了包括喷煤技术在内的多项能源合作协议。今年年初,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英时,重点考察参观了苏格兰的波浪发电公司 (Pelamis Wave Project)和英国建筑研究院科技创新园(BRE Innovation Park)。两国在新能源技术和低碳领域的合作成为访问的一大亮点。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是中国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机构,英国皇家工程院是英国工程学的最高殿堂,据中国节能产业网了解,刘晓明相信这次由两家联手举办研讨会一定会对中英能源合作起到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国际能源署:中国助力全球减排
未来30年能源格局,工程院怎么看?
能源发展模式将转变 把握两主线
济宁推进建筑节能低碳经济 打造绿色低碳环境
中国应积极打造低碳技术领导力
银行业成为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十二五后三年可拉动节能环保投资3.66万亿
发改委资环司: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网站合作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金融服务
项目对接
技术推广
最新活动
邮件订阅
中国节能产业网致力于打造节能领域最高效的技术、项目、资金一站式服务平台。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备1201188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