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五省八市”低碳试点工作的一年后,2011年8月30日,中国首家低碳功能区——安徽江南产业集中区的Z区项目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该项目建设运营方之一——北京理想伟业节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想伟业”)表示,总规划面积达4 .3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高达400亿元人民币的Z区,将代表低碳功能区的国际最高标准。
但记者却发现,Z区项目并非发改委批复的国家低碳试点,而是地方政府联合研究机构所为。而遍观全国,低碳概念自“十一五”期间提出以来,如一股春风般刮遍全国各地,我国许多城市发展都已打出“低碳”概念牌。有关专家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表示,在当前的财政税收体系、资源价值体系、考评体系都不对接的情况下,低碳概念虽能短期内服务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拉动地方经济,但能否真正落到工程项目上,又可否辐射整个经济带的发展,都尚待观察。
概念很美,评价很难
记者从理想伟业和Z区另一家建设运营方AECOM公司了解到,它们将根据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地域特征考虑Z区的产业布局,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安排工业、商业、服务业的比例,提出Z区设计的最佳方案,同时采用通过技术创新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据悉,建成后的“Z区”将成为一座集工业、商业、居住、旅游等为一体,生活设施配套完善、环保低碳、现代服务业产业聚集的综合性低碳功能区域。“Z区”将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各种新能源,房屋建筑将采用隔热环保材料;为达到节能效果,建筑的朝向、通风、采光、间距等,都将通过科学模拟而确定。
而理想伟业与AECOM成立的中国低碳功能区建设运营的专业公司,计划三年内在全国打造三个“Z区”,五年内成为中国30个城市低碳功能区、低碳地产项目的建设开发运营商。
业内人士透露,这一规划尽管“听上去很美”,但是对其进行低碳指标评估却很难。因为目前中国尚无权威的低碳城市评价标准与行业低碳评价标准。
理想伟业董事长朱彬彬也承认,尽管根据“十二五”规划制定的节能减排指标,各省市区都纷纷开始低碳功能区的建设,但是我国缺乏满足国际标准又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功能区评价指标,还缺少有经验的从业企业。目前中国主营低碳功能区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的专业公司少之又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朱守先博士接受《经济参考报》专访时表示,目前低碳城市仍缺乏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
他介绍说,今年5月,社科院城环所发布了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最新成果,通过收集整理人均碳排放、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贸易、能源结构与碳汇(资源禀赋)、碳排放弹性、单位产品能耗和技术水平等方面数据,对低碳城市的指标模型进行优化。包括该指标在内的各机构的研究成果如果获得国家发改委认可,低碳城市有望从局部自愿试点转为试点硬性考核,并最终将城市低碳化考核推向全国。
朱守先告诉记者,目前省级碳排放指标核算仍存争议,包括电力碳排放属地的计算、城市边界的确定等,业内正期待在核算体系方法学上达成一致。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