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青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主导,联合青海草甸湿地开发有限公司、中国西部能源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贝母环境科技咨询中心、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发起的中国西部第一个自愿碳减排标准———“三江源标准”开发全面启动。这是记者9月20日从青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了解到的。
三江源地区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碳信用市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潜在的巨大“碳库”资源。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碳权开发标准对于三江源碳权开发存在多种不利因素。如:部分标准由于碳计量、审定以及核查不够严格会导致产生的减排指标价格低;现存的标准完全不能反映三江源对于世界的重要意义,体现不了保护三江源生物多样性、民族多样性以及扶贫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更无法表述中国西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国内外已有的标准缺少可用于计量西部地区和三江源潜力较大的一些减排活动的方法学(例如,草地管理、畜牧业管理、灌丛种植等活动)。而“三江源标准”特别关注三江源地区和西部地区范围内的减排活动。该标准涉及领域覆盖农业、林业、草原以及畜牧业和能源等,也是对其它已有标准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将独立运行的“三江源标准”最大程度上可以促进中国的重要生态环境区域和生态敏感区域的温室气体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关系;在达到国际上已认可的温室气体计量标准的同时,开发符合中国重要生态环境和生态敏感区域实际情况的碳标准,促进重要环境资源的协调管理。据了解,“三江源标准”包括“三江源标准”的开发、特定经济行业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行业细则以及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与社会保障措施,三项内容规划完成时间分别是2012年1月16日和7月15日。
据青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执行总裁徐潇潇介绍,针对三江源地区碳权开发建立统一标准,目的就是运用该标准开发三江源地区以及中国境内其他与三江源地区有类似生物特征地区的碳权资源,为该类型碳权寻求合理的市场价格,进一步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碳贸易进程,引领中国的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积极推进青海省的可持续发展。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专家、博士生导师汪诗平认为,现行的碳汇交易标准、规则和方法基本上是由欧美国家制定的,当前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规则十分必要。开发“三江源标准”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高质量、国内外市场认可的生态补偿标准,从而推进我省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