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行业资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能耗限额管理 助推高能耗行业节能减排发展
来源:中国化工报 时间:2011/10/18 16:11:39 用手机浏览

  氮肥行业的情况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来看,2010年与2006年相比,合成氨的平均能耗下降了13.7%,而尿素的能耗下降却不明显,在氨耗、电耗、蒸汽耗3项指标中,只有电耗下降了0.7%,而其他两项不降反升,分别增加了0.5%和6%。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合成氨有能耗限额标准限制,而尿素则没有。

  从一些产品能耗降低的趋势上,也可以看出能耗限额标准所起的作用。

  以30%的烧碱单位产品平均综合能耗降低的情况为例。2007年这一指标只比2006年降低了2.2%,而2008年及以后,综合能耗下降明显加快。其中,与上年相比,2008年下降幅度达到6.1%,2009年更是下降达11.2%,而2010年也达到8.4%.

  “能耗限额标准的另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为淘汰落后产能提供了一个非常硬的指标。”李永亮说。

  电石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印证了这一点。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上周刚刚发布的《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进展报告2011》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一五”的前两年电石行业只分别淘汰了57.4万吨和22.1万吨落后产能。而能耗限额国家标准出台后,淘汰速度明显加快。在标准出台的2008年一下子达到104.8万吨,后两年也分别达到46.7万吨和74万吨。“十一五”期间,电石行业共淘汰落后产能305万吨,超过国家要求的淘汰200万吨的指标,成为淘汰落后产能最快的行业之一。

  企业建议 达标可减免当年税

  但是,正如一些专家和官员所言,“十二五”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节能形势更严峻,节能降耗的难度也更大。作为节能降耗有效手段的能耗限额标准怎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能耗限额标准本身。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勇武表示,要建立主要耗能产品的能源限额国家标准,让更多的企业有目标、有压力。

  李永亮介绍说,目前已经立项并正在制定过程中的化工产品能耗限额国家标准有18个,还有10个已经向国家标委会提出立项申请,已经于10月15日完成公示,即将启动制定程序。即将制定的28个国家标准中,氮肥行业3个,磷肥行业4个,煤化工行业6个,氯碱行业3个,纯碱行业1个,无机盐行业1个,橡胶行业2个,石油化工行业3个,合成树脂行业5个。“这其中包括2个已有国家标准的修订,即烧碱和合成氨。这2个产品的能耗限额国家标准制定的时间较长,目前行业的节能降耗进展较大,以前所定的标准已经落后了。”李永亮说,到2013年这些能耗限额国标制定完成后,可以覆盖占化工行业总能耗近70%的产品,从而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行业能耗限额国家标准体系。“把这些产品的能耗限制住了,行业的节能工作就好做多了。”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再好的标准,没有严格的监督也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

  据李永亮介绍,目前,能耗限额标准的执行情况主要由各地的能源监察部门来监督检查。但这种监督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进行,而且只能是抽查,难以实施长期有效的监管。“如果能像排污在线监测那样对重点企业建立能耗的在线监测体系,那对了解企业是否达到能耗限额标准就很有作用。”

  “另外,各个行业、同行业的不同产品、甚至同产品的不同工艺的能耗情况都不一样,计算起来非常复杂。而各地的能源监察部门并没有相关产品的行业专家参与。所以,他们进行的督察只能抽查通用设备的能耗情况,无法对企业能耗进行精细化的监管。”李永亮说。

  再次是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李永亮表示,现在各地对在监察中发现的能耗超标问题,都只是对超出电耗限额的部分收取惩罚性电价。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更有效的处罚手段。而对于能耗先进的企业也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奖励制度。“国家应该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这样能耗限额标准才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此,么志义建议,对于能耗先进的企业,在准确计量的情况下,国家可以比照能耗限额标准的要求,按节约的标准煤价格计算出企业当年节约的能源价值,同比例免除企业当年应缴纳的税金。

 

上一页  [1] [2]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中国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初步扭转
今冬再添“煤改电”取暖居民27万户 河北南部电网
河北省2017年各市节能减排目标考核结果
中天钢铁集团两大环保项目正式投运
《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发展报告2018》正式发布
福建莆田市“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北京确定2018年节能减排目标:万元GDP能耗降2.5%
高校节能减排大赛玩出新花样:废旧电池做成随身充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