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称,在限制能耗方面,中国的思路是总量限制与强度限制相结合。前者是绝对指标,后者是相对指标。
在相对指标上,根据9月初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在上海、江苏、天津、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限制达到了18%,是最高的。而新疆、青海、西藏等西部地区,该指标只有10%。
考虑到涉及总量控制,那么在强度指标确定的情况下,就相当于为未来各省的GDP增速以及增长空间设置了天花板。据接近国家能源局的知情人士称,各省都在争取能耗总量,以便能为未来的GDP增长赢得空间。可以肯定的是,西部地区将获得较大的份额。
曹寅称,事实上,从“十一五”末期就开始显现高能耗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一方面是在能耗强度的要求上,西部地区本来就低一些。另一方面,也有类似最近发布的新能源发电可以抵扣能源消耗总量这样的政策鼓励。
“中国的能源现状是,能源消耗地距离能源生产地太远,这导致了运输成本高昂。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像电解铝、多晶硅等高能耗产业的西进。另外,这次提到光伏、风电等可以抵扣能源消耗量,而风、光这些资源恰恰是西部比较富裕的。”曹寅称,“不过对西部地区限制较大的,是水资源相对匮乏。”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