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我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累计形成节能3.4亿吨标准煤的能力,超出节能2.4亿吨标准煤的预计目标。 “十二五”时期,推进重点项目、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仍是我国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目标的重要抓手。
本期“中央电视台 经济日报联席评论”关注话题——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统计信息,“十一五”期间,我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累计形成节能3.4亿吨标准煤的能力,超出节能2.4亿吨标准煤的预计目标。
确立节能重点项目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首先,这些项目是我国重点用能领域,如建筑能耗已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7%左右,在这些领域的突破将对节能减排的整体形势产生重大影响;其次,这些工程项目往往投资巨大,科研及管理水平较高,资源的集中更加容易实现节能减排技术的突破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三,在这些重点工程领域的能耗及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我国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通过对其节能改造和升级,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科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推进重点项目、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是我国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目标的重要抓手,按照“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应努力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依法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现节能2.5亿吨标准煤。落实目标责任,实行能源审计制度,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扩大能源管理师试点。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加快实施节能改造,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工业节能减排。重点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纺织、印染、食品加工等行业节能减排,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行业指导,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监督管理。发展热电联产,推广分布式能源。开展智能电网试点。推广煤炭清洁利用,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实施工业和信息产业能效提升计划。推动信息数据中心、通信机房和基站节能改造。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重金属污染防治,以湘江流域为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