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除了小排量车外,新能源车的发展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近日,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正式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试点城市要在落实好中央试点政策的同时,积极研究针对新能源汽车落实免除车牌拍卖、摇号、限行等限制措施,并出台停车费、电价、道路通行费等扶持政策。
与此同时,北京市也发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节能降耗与应对气候变化综合性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北京将执行机动车“国5”排放标准,争取在今后5年淘汰老旧机动车40万辆,并将大力推广应用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使新能源车的规模达4万辆以上。
然而,与宏伟的目标相比,目前新能源车不仅在电池技术上存在难题,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也还有很大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对电动车的信心不足。如何突破这些不足和困难,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整个社会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
构造节能减排的汽车产业链
一直以来,汽车业对节能环保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产品领域。但实际上节能环保并非单指某种节能产品,而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以及运输售后等各个环节,只有真正在原材料、生产、制造和处理污水等方面实现绿色环保,才能构造节能减排的产业链。
“可能在一些人看来,负责任的企业经营和成功的经济效益是一对矛盾体;但这两者同时也是密不可分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2011年10月13日,一汽大众成都工厂投产,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倪凯铭表示,提高能效和资源利用率、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均应用在成都工厂生产的各个环节。
“绿色工厂”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市场广泛兴起,国内则在部分理念领先的企业带领下,越来越受重视。从各主流车企对“绿色工厂”的理解来看,多数企业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工厂要“绿色”,首先要在最大程度上节能,降低能耗;其次,应该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主要是工业“三废”的排放;最后,要从小处着手,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广汽丰田是“绿色工厂”的实践者。其南沙工厂更是被评为“丰田全球的模范工厂”,不仅采用太阳能发电,也是全球车企中首家采用“浓缩液回收”技术,工厂不设对外排污口,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实施100%回收重新利用和零排放。广汽本田则提出,应该全员参与、从小处着手,并持续改善;上海通用提出,作为主机厂,有带动整个相关产业链绿色进程的责任;东风本田提出“给孩子留下一片蓝天”的基本理念;东风日产则认为,“绿色工厂”对内要求从商品规划到车辆循环再利用的全价值链,对外要求公司承担企业公民责任。
可以说,汽车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效果,特别是对于环境的污染。因此,作为汽车企业,就必须承担起减排的重任。不仅生产更加节能环保的车型,而且也要重视工厂、生产等各个环节,确实履行企业的环保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负责任的企业经营。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