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内容都有多处阐述。报告一出,敏感的媒体将注意力集中在为何PM2.5能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1年节能减排目标为何没有完成、新兴产业发展朝向何方等热点问题,本文将归纳媒体观点对以上问题进行解读。
关注之一:PM2.5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昭示着什么?
备受社会关注的“PM2.5”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时间成为各大媒体热议的话题。除了PM2.5是近期公众的焦点话题外,这一举动还意味着什么?媒体认为它体现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3月6日京华时报援引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的观点。他认为,政府对PM2.5问题的重视,也是政府对公众诉求的回应。他说,本届政府可以说非常关注民生。PM2.5对公众健康不利,民众对造成灰霾天的PM2.5有很多不同的表达,而政府听到了这些声音。
这篇文章说,清华大学贺克斌教授也认为,政府的反复强调,不仅是对公众的回应,也另有一番深意。他表示,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阶段,GDP的增长与环境空气质量矛盾突出。而在未来想要解决矛盾,不是环保部一家能做得到的,需要其他部门,特别是与经济发展相关的部门共同组织和领导,协同解决。而中央政府的重视,也给予PM2.5问题足够的高度。
同一天的华西都市报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灿发教授,王教授道出真谛: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报告从人民健康的角度,表明了政府对污染防治的决心。PM2.5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本的环境质量、不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条底线,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许多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政府对PM2.5的重视正是为百姓提供不损害健康环境质量这一基本公共服务的具体落实。钟南山接受新闻晨报 (微博)采访时表示,以往和不少医生在谈论健康时,只谈及个人卫生、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处理态度等几大方面,但他近年来感到除了个人因素,要保持健康还需要“绿色环境”这一要素,其中空气质量尤为关键。当天的北京青年报也刊登了人大代表们的看法。钟南山表示,自2003年“非典”以来,国家就开始注重大气污染防治和空气健康,如今大气污染防治被提到政府议事日程令人鼓舞。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日照市委书记杨军表示,“PM2.5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说明政府高度重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