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工信部网站正式发布《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公告,并宣布该项标准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就在前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在研究确定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时,也表示将 “安排60亿元支持推广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
纯电动车技术标准和节能汽车推广措施集中出炉,意味着我国将以“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
纯电动车:适合城市两厢车型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全国汽标委牵头,天津清源、东风、奇瑞、长安、上汽等企业及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共同参与制定的《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为国家标准(GB/T28382-2012)并以2012年第9号公告发布。该项标准将于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作为国内首个纯电动车国标,《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主要针对车辆的使用性能做出严格规定。该标准适用于使用动力蓄电池驱动、5座以下的纯电动汽车,提出了30分钟最高车速不低于80公里/小时,工况续驶里程大于80公里的基本要求,计算电能量消耗率,应不大于0.16kWh/km。同时,由于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在布置时都会占用部分行李箱容积。但对乘用车而言,应具有适宜的行李箱容积,以保证其正常的使用功能。 《技术条件》规定了4座及以上车辆,行李箱容积不宜小于300升。此外,车辆的稳定性也做了强制规定,按要求,纯电动车可靠性试验总里程为15000公里,其中强化坏路2000公里,平坦公路6000公里,高速路2000公里,综合路况行驶5000公里,以此确保车辆的质量和安全。
业内专家表示,新标准的公布确定了未来电动车的主要发展趋势:从使用范围来看,鉴于80公里的续航标准,纯电动车将主要在大中型城市普及;从行李箱容积和动力系统的参数来看,纯电动更适合两厢车型,因为较轻的车身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大幅提升车辆的性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