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产业结构急需升级
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会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而下降,控制重点高能耗产业的规模和能源利用效率,可有效减少能源消耗。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加工组装为主,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各类设备、整机生产等产品制造是耗能的主要部分。其中,电子真空器件、光电源、印制电路板、信息化学材料、光纤光缆等细分领域耗能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因此,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急需向集成电路、液晶面板、关键元器件、电子装备等附加值高、能耗水平较低的环节延伸,通过调整国际分工定位来促进能耗下降。
(三)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在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加或生产过程的重复,单位产品或产值资源消耗会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出经验积累和技术进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小企业数量占比较高,部分企业生产技术或工艺较为落后,高耗能设备数量众多、能源利用率较低。以电子工业窑炉为例,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共有工业炉窑3万余台,占整个行业能耗的1/3,但其热效率多数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能效差距接近50%,严重影响能耗水平降低。因此,只有加强创新能力、提升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能耗问题。
四、力推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节能降耗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能源消耗增长率已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2010年能源消耗量增长率约为2%,低于“十一五”期间9%的平均能耗增长率。考虑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业不断集约化、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会随之下降,“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能耗拐点有望到来。为加速其到来,电子信息制造业应着力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淘汰落后产能
能源消耗会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而下降,控制重点高能耗产业的规模和能源利用效率,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要确保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等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积极推动彩电行业转型和平板产业发展;淘汰高能耗、低技术产品,逐步淘汰电真空器件、电子化学材料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落后的生产能力,加快发展无污染、环保型基础元器件和关键材料;支持电源电子、光伏材料等电子新材料生产企业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并不断向产业链顶端转移;改进产业引进方式,培育自身产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生产能源效率。
(二)改造技术设备,提高产业能效水平
针对半导体制造行业、印刷电路板行业、电子化学材料等重点污染行业,以“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等重大项目为依托,提升工艺技术水平,逐步淘汰行业中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装置和技术设备,特别要对电子工业炉窑进行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要完善电子信息制造业节能环保指标体系,逐步建立重点行业或企业节能减排监控制度。
(三)规范行业管理,助力产业有序发展
对能耗较高的电子材料或电子元器件产业,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发布节能技术和产品设备指导目录,推动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和落后生产工艺、技术,推广大型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等有效做法,推进行业内部整合。引导地方政府坚决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一哄而上和市场恶性竞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