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获批速度加快
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而原来的政策口风是“适度预调微调”。
随后,一系列关于钢铁“巨无霸”等项目获批的消息传出,加之节能家电消费细则的迅速出炉,外界对大规模刺激政策出台的预期随即升温。
据道琼斯通讯社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开发布的消息所做的统计,今年前四个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868个大型投资项目,是去年同期(363个)的两倍有余,去年同期为363个。
仅4月份,国家发改委就批准了254个投资项目,高于3月份的213个,是2011年4月份的三倍多,当时仅批准了74个项目,批准的投资项目涵盖新钢厂、医院和水处理厂等多个领域。
快速审批项目的情况似乎延续到了5月份。国家发改委仅上周就批准了新建宝钢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和武钢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投资规模分别为696.8亿元和639.8亿元。
瑞信在28日发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预测,当下这场投资风潮的规模最终将达到1万亿至2万亿元左右。
瑞信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众多”:铁道部上周指出,截至去年年末,其获得的银行意向授信规模超过人民币2万亿元;中央给环保项目提供的补贴也有1700亿元,保障房项目获得的资金支持达到约780亿元;中央还鼓励地方政府在6月底前提交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以供审批,中央同时承诺加快支持资金到位的速度。
同一天,渣打银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将渐渐成形的刺激计划称作2008年“4万亿”计划的“缩减”版。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说,此轮刺激计划和前一轮一揽子刺激方案大体相似,甚至可能会借用上一轮方案中的具体措施,比如对购买消费品实行补贴,以及把支出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瑞银也认为,基础设施投资将成为短期内最有效的刺激经济的工具。在5月和6月,应当会看到更多的新项目获得审批并启动。
瑞银断言,在外需最坏的情形下,政府也可能会放松房地产政策。
投资刺激“不会走老路”
但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则对瑞信的上述报告持怀疑态度。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说,目前估测刺激方案规模为时尚早。如果希腊不退出欧元区,也没有发生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就无需推出如此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