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周四意外上调成品油价格和电价,这不仅不会削弱中国打击通胀的努力,还反映出政府益发有信心遏制整体通胀压力。
对于开车族来说这是个坏消息,因为加油费用一夜之间就上调了18%,这让他们既惊愕又愤怒。然而,经济学家对此消息的反应则要冷静得多。
经济学家指出,资源价格上涨无疑会波及通胀,但中国消费者在燃油方面的支出相对较少,因此其对通胀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多数人估计,其对今年馀下时间内通胀率的影响也就是推升一个百分点,甚至更少。

食品价格是过去一年中刺激中国通胀的主要因素。过去两个月中,食品价格涨幅回落,因此5月通胀率从4月的8.5%下降到7.7%。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说:“其降幅可观,因此也给此次提价提供了机会。”
然而,这种政策突然的改变也带来明显的风险。
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经有所下降,但仍距离12年高位不远。
并且尽管CPI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却再创新高。5月PPI同比涨幅为8.2%,为近四年高位。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赵清明表示,燃油价格和电价上涨将加剧生产环节的通胀压力。
对整体CPI影响有限
不过就算制造业者发现利润率受到了挤压,其对消费者层面的影响还是有限。
赵清明称:“我认为,现在是(上调燃油和电价)良机。这不会对消费者物价造成重大影响。”
开车族面对燃油价格上涨的压力,就会减少在外出就餐、卡拉ok、出游和珠宝等其他方面的开销。所以尽管不同消费类别间的相对价格波动,整体通胀率的波动不会很大。
而交易商在听说周四燃油涨价的消息後,押注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会下滑,推测企业在用油用电方面会更为节俭,这推低了国际市场原油价格。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削减0.2个百分点,严重依赖能源的企业背负成本上涨的压力。
不过这个论点也值得商榷,因中国的现状是:炼油商面对炼油亏损削减产出,加油站供应紧张。此次调价可能令消费者和企业益发认识到这些资源的稀缺性,从而令其分配更为高效。
美林经济师Ting Lu在研究报告中写道:“虽然高价可能压制一些需求,但短缺状况缓解,可能对经济增长有利。”
通胀预期
对于中国政府而言,同样不可知并且更令人担心的是,民众会对此次涨价作出怎样的反应。
中国官员已多次表示,燃油和电力价格服务于社会和经济稳定,尽管同时也承诺未来将会令其与全球市场接轨。
当然,分析师和普通民众几乎都没料到政府会在奥运前出台此次重大举措。
政府承诺会向农民、渔民和计程车司机等弱势群体提供补贴。并且此次电价调整不包括居民生活用电,只是针对工业和商业用电。
遏制通胀预期,可能是中国政府未来数月的最大挑战。但如果中国政府认为通胀预期不可控,那麽这次就不会果断调涨燃油和电力价格。
Capital Economics经济师Mark Williams说道:“这表明他们(中国)对通胀的忧虑在过去数周已经明显减退。”
深入专题了解:发改委上调上网和销售电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