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新能源的利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沼气利用,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却是在近几年的时间。2007年,武汉城市圈被批准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更为当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近三年来,以湖北东湖高新区(武汉·中国光谷)为主要产业聚集区的武汉新能源产业,一直保持着年均36.5%的较高速度的增长,尤其是太阳能光伏、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凸显出一定基础和明显优势。
光谷崛起新兴产业
湖北具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丰富资源,无论是风能储量还是太阳能资源,无论是硅石储量还是生物质资源,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东湖高新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高智力密集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南电力设计院、国家电网武汉高压研究所等一批在新能源方面具有相当研发实力和技术储备的院校企业云集于此。
抓住新能源发展的重大市场机遇,近几年,东湖高新区以技术研发为先导、产业发展为核心,实现新能源装备制造、技术服务和工程总承包“多业并举”,招商引资与扶持本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两翼齐飞”。
截至目前,已有近100家企业涉足该产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家,2008年产业总收入90亿元。东湖高新区正逐步形成以新能源产业园(产业基地)为中心,太阳能、风能、核能、先进能源技术及装备、生物质能、氢能等重点产业领域多点支撑、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如今,高新区内一批新能源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如珈伟太阳能、日新科技、凯迪、盛通源科技、都市环保、国测诺德、凌久高科、中核武汉核动力等;一批新能源产业项目陆续开工,如凯迪公司的生物质能源项目,珈伟公司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日新科技的光伏产业园项目,国测诺德、709所、云鹤风电、中科凌云等风电产业项目。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武汉·中国光谷”的一个新兴产业。

重点凸显产业特色
作为“两型社会”的排头兵,东湖高新区高端起步、快速发展,制订产业规划引导、产业政策支持,建立产业联盟完善产链条、扶持高成长性企业,并以太阳能光伏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重点,强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东湖高新区的LED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在LED相关技术研发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和实力。从2006年高端起步,短短2年,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从外延片生产、芯片制备、封装到应用产品为一体的LED产业链,其中大功率LED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东湖高新区已经形成以大学、研究院所为依托的基础研究,以各类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的工程化研究,和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的产品规模化生产,基本形成了LED照明产业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也是全国光电子、半导体照明研发机构和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漫步高新区滨湖路周边,迪源光电、富士康、华灿光电、元茂光电、光谷电子等多家LED研发及生产企业在此形成了一条新光源产业带。近期规划的6000亩佛祖岭产业园拟集中建设新能源产业园,集聚发展LED、光伏、风能等产业。
目前,东湖高新区从事LED产品生产的相关企业近20家,在LED主要生产环节上都有了生产企业,已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具有完整LED产业链的区域之一。2008年实现产业销售收入近10亿元。2009年,新光源产业规模预计可达20亿元。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