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为从价跟进设“缓冲”
煤炭一直是资源税改革的一个重要标的。一位曾参与资源税改方案讨论的地方财政厅官员透露,本来在财政部上交国务院的方案中,税改征收对象包括了煤炭在内的其他矿产品种,但“后来被上面拿掉了”。
“上面主要考虑到价格的连锁反应。”这位人士称,如煤炭在税改后,其价格上升将会增加发电成本,高层担心一系列的价格连锁反应会增大本已棘手的通胀压力问题。
“目前尚未转为从价计征,也是考虑眼下煤电之间正在较劲。”赵家廉向记者表示,如果煤炭资源税也和油气一样采用从价计征方式,意味着煤炭企业的税负将大幅提升。考虑到中国的煤炭资源远多于油气,前者改革的影响将远甚于后者。
“虽然与业界原先的预期截然不同,但毕竟已经加大了力度,这就为接下来的从量转从价做了一个铺垫,在政策上设立起了一个缓冲带。”他说。
贺炜分析,假设以5%的税率计算,每吨煤炭的资源税要增加20多元,但如果按照目前的方案,仅仅定额增加3元的话,影响则小得多。
但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认为,从5元到8元提高了60%,仅仅从税额增加的幅度看也算不小。
据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对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开滦集团等13家国内大型煤炭企业的抽样调查,2008年和2009年13家煤炭企业的平均吨煤资源税负担分别为2.79和3.42元,吨税增幅为23%。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调整时期,影响国民经济和煤炭工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煤炭经济有可能进入低位运行。”赵家廉说:“资源税率增幅不宜过大,全国煤炭资源税平均税负比现行税负增幅应控制在1倍左右。”
“目前煤价上涨已经陷入死循环。”5月4日,国泰君安分析师杨立宏分析指出,由于煤炭是典型的下游需求推动行业,而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量的持续提升是建立在房地产、建筑等行业的旺盛需求下的,在紧缩政策的累积效应逐步显现和成本上涨双重夹击的情况下,如果房地产、建筑开工下降,甚至会出现降价压力沿着产业链向上逆向传导的现象。
择机:“十二五”中后期不合适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我国目前抗通胀的大背景下,煤炭资源税改革生不逢时,“十二五”中后期可能更为适合。
对此,贾康并不认可。他表示,资源税改革时间窗口打开或在下半年,“延展至十二五后期不合适,进行资源税改革需要一个合适的时间窗口。现在肯定不行,但下半年物价形势可能会回归平稳。”
5月6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樊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在下半年变得不那么紧缩,通货膨胀也可能会在4月或5月见顶。
樊纲认为,中国的蔬菜价格已经稳定,这是缓解通胀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消费者物价指数将在本月,或已在四月份见顶。他预计,汇率政策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出现戏剧性的变化,“上次的通货膨胀持续了两年多时间,我认为这次的通胀不会持续那么久,下半年价格会稳定下来,经济也会在下半年实现稳定增长。我们没有高通胀的基础。”
“资源税改最终转嫁一部分至消费者身上,并非毫无意义,可以促使人们节约能源。政府要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处于最低生活水平的群体实际生活水平不下降,那么其他人就要消化这个价格上涨因素,他们就会倾向于节水节电的低碳化生活,这跟政策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贾康强调。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