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产业市场  中国节能产业网 >> 产业市场 >> 产业资本 >> 正文
兴业银行推出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标准化产品
来源:一财网 时间:2012-8-22 13:04:42 用手机浏览

  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绿色金融的先行者和倡导者,兴业银行今年又推出一项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举措。

  “我们从2007年开始以个案形式推出合同能源管理融资产品,迄今已经做了七八十个项目。今年我们在这个产品上又有重大突破,即将合同能源管理合同项下的未来收益权质押做成担保品,从而有效缓解节能项目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兴业银行可持续金融部负责人表示。

  而将未来收益权质押作为担保品,意味着合同能源管理融资产品将从此前的个案操作变成标准化产品,帮助节能服务产业有效放大产能。

  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大有可为

  虽然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内已有14年发展史,但外界对这个事物仍相当陌生。

  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签订合同,通过向用能单位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等服务,达到预定的节能目标,并最终从用能单位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相比传统的节能模式,使用合同能源管理降低能耗不但可达节能减排的效果,还可为合同双方带来经济效益,实现共赢。

  合同能源管理是舶来品,最早诞生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相继爆发造成能源价格高涨、供应紧张,欧美政府纷纷要求大幅削减能源费用。在此背景下,节能服务公司陆续出现,开始向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方案,解决供应不足和能源费用高的问题,由此产生了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基于市场运作的新模式。合同能源管理出现后受到用能企业和政府的普遍欢迎,特别是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合同能源管理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

  尽管合同能源管理在欧美国家已走过30多年历程,但在中国却起步较晚。“合同能源管理1998年才引进国内,拉开了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序幕,但真正得到比较有效的发展是在2006年和2007年。兴业银行从2007年开始关注这个市场,但当时大部分社会公众对合同能源管理还了解不多,比较通俗的是将其想象成工程服务,类似于BOT,因为合同能源管理是带资建设,一次投入分期回收,把产品与服务、技术形成系统集成的模式,给业主提供一揽子服务,与BOT有些类似之处。”兴业银行介绍说。

  合同能源管理真正进入稍具规模化发展是在2010年之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能源、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合同能源管理日益受到政府重视。国家有关部委经过调研之后,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出台了针对节能产业的相关政策,包括财政上的节能奖励、税收上对节能服务公司是收取增值税还是营业税等方面予以明确等,由此节能产业发展的环境趋于成熟。

  从市场反应来看,2010年之前合同能源管理市场的参与者主要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2010年之后,一些系统性和集团型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用合同能源管理来进行节能改造的好处,一些大的企业集团开始成立节能服务公司,或在自身的项目改造中开始引入节能服务商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由此,合同能源管理市场从此前相对零散、弱小慢慢向规模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处于成熟和快速发展的前奏阶段。”兴业银行认为。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日益重视,以及市场参与主体的日渐壮大,合同能源管理正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今年6月16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其中,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八大重点工程之一确定了“到2015年发展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2000多家,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节能服务公司20家,节能服务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的发展目标,国内合同能源管理有望步入黄金发展时期。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上海银行积极支持合同能源管理节能企业融资
合同能源管理同质化竞争严重 技术服务是方向
中小节能服务公司可借助融资租赁破解融资难题
河北银行业去年节能减排重点项目贷款逾182亿
中日节能环保投资基金正式投入运营 首期10亿元
南京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节能减排融资合作协议
浦发银行节能领域绿色信贷执行情况及经验介绍
兴业银行绿色信贷执行情况及业务经验介绍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网站合作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金融服务
项目对接
技术推广
最新活动
邮件订阅
中国节能产业网致力于打造节能领域最高效的技术、项目、资金一站式服务平台。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备1201188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