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产业市场  中国节能产业网 >> 产业市场 >> 市场分析 >> 正文
中国建筑节能现状不容乐观 需政策激励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08-12-14 14:55:20 用手机浏览

    中国的建筑能耗占社会全部能耗的30%,中国现在有超过400亿平方米的高能耗住宅,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倍。而全国每年新建房屋近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新增建设的总和,而这其中95%都是高能耗住宅。原国家建设部早在2005年完成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17个省市中,北方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为90%,实际施工只占所有建筑面积的50%,中部地区是19%,南部地区只有11%多一点。有专家认为,在某些地方节能建筑的比例甚至低于5%。

    解读《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于10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有何背景?在征集意见过程中吸收采纳了哪些民意?针对民用建筑节能制定了哪些富有特色的规定?针对《条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巡视员武涌对此进行了解读。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明确改造资金筹措渠道和责任主体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是民用建筑节能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一方面,由于需要改造的既有建筑数量多,对资金需求量较大,这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难以推进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既有建筑的所有权分散,很难明确筹措改造费用的责任主体。因此,《条例》针对不同产权类型的建筑明确了改造资金筹措渠道和责任主体。

    《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费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居住建筑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使用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费用,由政府、建筑所有权人共同负担。国家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一是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承担政府机关办公建筑改造费用的责任。政府机关办公建筑是由政府财政出资建造,政府作为建筑的所有权人和使用人,应承担其节能改造的全部费用。

    二是针对居住建筑和教育、科学、卫生等公益事业使用的公共建筑,规定节能改造费用由政府和建筑物所有权人共同负担。公益事业使用的公共建筑属于财政部分拨款的项目,建筑的使用也是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由于建筑物产权过度分散、节能改造回收期较长,居民缺乏出资改造的积极性。因此,借鉴国外的实施经验,此类建筑的节能改造费用应以政府为主要出资主体,居住建筑和公益事业使用的公共建筑的所有人及使用人也应承担部分改造费用。

    三是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既有建筑节能的改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资金需求量很大,财政资金无法满足需求,而居民个人可承担的比例有限,因此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通过分享节能收益的形式回收资金。

    公共建筑节能应将结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条例》对于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等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新建建筑节能方面,《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应当对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评和标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测评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应当安装、使用节能设备。

    二是在既有建筑改造方面,《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应当制定节能改造方案,经充分论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方可进行,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以节能改造的名义对前款规定的既有建筑进行扩建、改建。

    三是在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方面,《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建立健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建筑用能系统进行监测、维护,并定期将分项用电量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公共建筑用电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评价分析。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采暖、制冷、照明的能源消耗情况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互联网+建筑节能”亟需解决数据透明性
德、日建筑节能路径
建筑节能业风生水起 但仍处于萌芽状态
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印发 建筑节能行业将受益
建筑节能材料将迎来产业市场的“黄金时代
建筑节能力度加大推动地源热泵市场提速发展
我国将投入近亿元研究公共机构绿色节能关键技术
数据显示我国中央空调节能达标不足一成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