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是由于汇率的影响,还有其他的影响,需求大幅下降,所以光电的市场企业现在生存是很困难的。”清华阳光太阳能副总裁周世武透露。
CSI阿特斯总裁瞿晓铧称,国内光伏行业订单今年大幅度下降已成定局。金融危局之下,国内除了无锡尚德、CSI阿特斯等大企业外,多数规模较小、现金流较紧张的太阳能光伏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下半年多晶硅价格的急速下跌,让光伏企业很‘受伤’。”长城证券研究员张霖告诉记者,2008年下半年以来,多晶硅现货价格发生大幅下跌,已经从最高点的500美元/公斤,下滑至目前约250美元/公斤,“部分企业在上半年价格高位时买进,导致生产成本高启,从而失去竞争优势。”
张霖认为,随着2008年新上马的多晶硅项目在2010年集中投产,2010年以后多晶硅价格预计将向成本价靠拢,为平均约50美元/公斤,较之现今更低上许多,届时多晶硅行业面临洗牌。
高盛日前发出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随着多晶硅供应短缺的缓解,太阳能电池组件2009年第二季度至2010年可能出现产能过剩,且随着厂家库存的增加,价格战将越来越激烈。
有鉴于此,10月中旬,国内的光伏大佬们齐聚深圳,商讨着如何建立一个行业协会组织,以应对迫在眉睫的危机。
4万亿契机
200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为3400兆瓦,中国产量将近三分之一,为1100兆瓦,但主要是以出口为主,出口市场集中在欧洲。
“出口方面暂时不能指望回暖,现在需要的是看国内市场的培育及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态度。”深圳一光伏企业高管对记者表示,中小企业短期内难以达到上市融资过冬需求,银行银根袋子捂得更紧,只能寄望国内政策驰援。
“目前国家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扶持中小企业是重点,这也是光伏企业渡过难关的一个契机。”赵玉文告诉记者,节能减排为经济支持方案中重点支持内容,光伏与太阳能企业是被优选的对象,“虽然没有提到支持光伏产业,只是没有划分太细问题,地方或企业应该尽量争取。”
赵玉文更是认为:“今年国内多晶硅的产能是4000-5000吨,2009年15000吨,2010年约为5万-6万吨,国内接近于供求平衡。同时,市场经济正常的发展,需要产能有20%-30%的供过于求,才能让多晶硅放在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上,由此促进光伏产业的发展。”
企业方面,则早有应对之策。
赛维LDK总裁彭小峰称,在面对金融风暴时,现金是企业最重要的血液。“我们很早就在现金上做了很多准备,在金融风暴爆发前两天,我们在美国成功增发了2亿美元的股票。我们很早就提出企业要‘过冬’,从半年前就提出要节俭创业,控制各种费用等。”
“我们将谨慎进行增产和产能扩张,需要在追加投资之前观察订单的流向。”晶澳太阳能首席执行官杨怀进谨慎表示。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