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产业市场  中国节能产业网 >> 产业市场 >> 人物观点 >> 正文
林伯强: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两个障碍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09-3-29 17:52:13 用手机浏览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加大。2007年11月28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撰写的《人类发展报告》称,全球变暖将人类带到一个“临界点”,上亿人可能面临饥饿缺水等威胁,人类历史可因此发生前所未有的倒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平均气温不断升高,正对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气候变化导致洪水、干旱和热浪更频繁地发生,对人类农业生产和生存环境的破坏更加凸显。全球的节能减排迫在眉睫。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成为全球节能减排的关注对象。中国各级政府更是把节能减排当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做。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在能源效率、环境质量和污染控制水平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高能耗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40%左右,单位产值能耗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能源有效利用率要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十多个百分点。对于中国来说,节能减排有巨大空间,也面临巨大挑战。

  2006年,中国燃煤电厂耗煤量占全国煤炭消耗总量的50%左右,相应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排放的50%。因此,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对于整个节能减排来讲是必要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电力行业基本是国企,应当自觉地担当起节能减排的重任。电力行业还是资本密集型大企业,应当有能力担当起节能减排的重任。电力行业应当也可以成为中国节能减排的表率。

  到目前为止,中国电力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已采取了诸多措施,如节能调度、“水电火电”置换、上大压小、以大代小等,取得了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2007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供电标准煤耗为357克/千瓦时,比2006年降低10克/千瓦时;发电标准煤耗334克/千瓦时,同比下降9克/千瓦时,为近几年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相当于全年6000千瓦及以上的火电厂生产节约标煤2432万吨,占全年发电耗用标煤量的2.75%。近年电力行业的脱硫是目前中国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的主要原因。

  但是,当前电力的节能减排仍处于从行政手段向市场化方式的过渡阶段,前期工作主要由中央政府主导和以行政手段为主,通过层层分解节能减排指标,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实施,对于快速取得成效、实现短期目标起到了作用。但是,中长期而言,电力行业节能减排需要建立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长效机制,包括电力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行业自律和加强监管等多方统筹协调。如果缺乏市场推动力和企业主动性,将难以继续深化。

  因此,现有的节能减排机制尚存较多亟需待解的问题。比如:关停小火电机组不平衡;没有反映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成本的电价机制;没有建立统一的电力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节能减排监督机制不完善;以及节能减排的相关法规滞后等。

  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节能减排机制,首先需要一个有效的市场。比如电力价格作为市场信号,这是目前中国电力行业尚不具备的,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具备。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在市场缺失、政府主导的前提下来设计比较市场化的节能减排机制。虽然这种设计可能不尽人意,会有许多问题,但毕竟是朝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努力。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潜力巨大 节能服务助工业绿色转型
合同能源管理同质化竞争严重 技术服务是方向
新三板上市或成为节能服务公司融资新渠道
节能服务业融资难有所缓解 需突出产业价值
中国节能融资项目累计投放节能贷款逾20亿元
南京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节能减排融资合作协议
世行: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节能产业三大瓶颈待突破
林伯强:垃圾发电产业两大问题 亟待解决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