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产业市场  中国节能产业网 >> 产业市场 >> 市场分析 >> 正文
国内LED产业存在技术难题等五大问题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09-8-9 1:14:51 用手机浏览

    目前,我国的LED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经历了买器件、买芯片、买外延片之路后,目前已经实现了自主生产外延片和芯片。现阶段,从事该产业的人数达5万多人,研究机构20多家,企业4000多家;其中上游企业50余家,封装企业1000余家,下游应用企业3000余家,并涌现了一批锐意创新、技术过硬的先进企业。

    然而,由于起步较晚,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国内LED产业无论市场规模还是技术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在LED外延片、芯片生产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国产芯片一般的亮度、发光效率、抗静电能力、抗漏电能力以及品质控制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目前核心芯片特别是大功率LED芯片主要依赖于从美国进口,价格居高不下,单个中小厂商分别采购,讨价还价的能力很小,成本压力很大。

    核心专利缺乏,特别是最关键的白光、大功率LED灯的热平衡问题、持久高效的荧光粉等专利,一直被欧、美、日垄断,压制着我国产业的发展。

    国内尚未制订LED照明的标准,只能沿用传统钠灯的检测方法来检测LED灯,但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另外,各地的应用标准也有所差异,导致企业跨地区开拓市场时遇到很大的阻力。

    国内LED企业的规模小,大多没有超过100kk/月产能(蓝绿光)。我国上游产业的参与单位(特别是科研院所)都想建立自己产能,但起始阶段产能都不大,整个产业资源分散,没有规模,造成企业只能单个从国外进口价格高昂的芯片、议价能力低的状况,使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LED灯的价格比传统钠灯昂贵,一次性投入较大,使得地方政府不敢大胆投入,导致LED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大规模产业化急需政策资金扶持

    中国照明协会第一任副理事长、前建设部物理所所长张绍刚认为,作为一个新兴产业,LED照明的大规模产业化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国内外需求正持续快速增长。政府应抓住机遇,在政策上、资金上加大对LED的技术研发部门及企业的扶持和投入,为产业培养技术人才,把技术成果及时授权转让给企业。政府应适时扶持一些已有相当规模、竞争力强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整合行业资源,率先成为标杆企业,带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针对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一些专家提出五条建议:

    由于LED照明还没有相应的国际和国家标准,甚至没有公认的行业标准,只有企业标准,因此,国家应该把一小部分优质产品列为免检产品,优先进入政府的采购计划。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大胆吃螃蟹,大力推行LED灯,在市政工程和事业单位中率先使用,如政府大楼、医院、学校、城市主干道、隧道等,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的订单,还能间接地起到良好的公共示范作用。

    为企业创造优惠的政策环境,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科技资金,鼓励、扶持企业规模化发展,尽快缩短产业化周期。同时,对于积极应用LED灯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团体单位,给予一定的补贴,增加市场购买力。

    目前国内号称能做LED灯的厂商很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行业竞争混乱,大大影响了LED灯的品质和信誉度,削弱了用户的信心。实证表明,这些问题的源头主要来自芯片及其封装工艺。因此,建议大功率LED照明应用应该参照国际NIST标准,即芯片的光功率不得低于300光毫瓦,并且,采购时必须得到芯片厂商的认证和授权。

    更新检测方法和设备,制订行业统一的检测标准。

    组织行业集体从国外批量采购芯片,降低主要的原材料成本。同时引导银行及时为有资质的企业提供进出口信贷额度,注入流动性,减轻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上一页  [1] [2] 


  深入专题了解:十城万盏LED照明应用工程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两会”节能献策利多齐发 LED产业未来商机可观
数十家LED企业排队上市 IPO迎战照明爆发
补贴转向LED等高效照明产品 商用照明前景广阔
LED行业腐败滋生 吸食“财政鸦片”将走下神坛?
LED国家标准有望明年出台 或加速行业洗牌
LED照明产业快速发展 或改变中国照明产业格局?
上半年七成LED企业净利下降 下半年或迎转机
LED财政补贴将于7月出台 中小LED企业面临出局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