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山(安徽省省长):“环保监管要设置“雷区”和“高压区”,谁敢碰,谁敢撞,谁就要付出代价”

对节能环保工作,我们高度重视,反复强调安徽不要浪费资源的增长,不要牺牲环境的发展,不要未经环评的建设。现在看,环保工作一直在抓,但污染事件还是时有发生,确实值得反思。怎么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我看,关键要健全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对各级政府来讲,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牵头抓总的责任,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当好第一责任人。今后,省政府对各市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要加强监督和考核,在环境整治上下狠劲,对非法排污者和监管渎职者,都要设置“雷区”和“高压区”,谁敢碰,谁敢撞,谁就要付出代价,切实解决一个“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过去有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在环境问题上搞“低门槛”、“土政策”,总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引来国外的资本,实际上国际上的企业是看不上这个的。最近出访接触到一些知名企业和政府官员,无不提到节能、减排、环保问题,明确表示,自己的企业都重视环保问题,出了问题就要严厉整治。所以,我们再把牺牲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那真是犯了再低级不过的错误。
一些企业和单位之所以屡屡违法排污,主要还是利益驱动,靠企业自觉、行政指令都难以奏效,必须强化法制约束力。现在的问题,往往不是缺少法规和制度,而是在执行上失之于宽、失之于松。环境执法机构和人员要严肃执法纪律,规范执法行为,敢于动真碰硬,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让那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企业或地方领导为此付出代价。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