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产业市场  中国节能产业网 >> 产业市场 >> 合同能源 >> 正文
山东鲁信能源涉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来源:经济导报 时间:2009-11-9 13:50:05 用手机浏览

  “我们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参与企业的节能改造,市场前景看好。目前正在积极努力,争取在该领域做强做大。”4日,山东鲁信能源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鲁信能源公司”)总经理张冰告诉记者。

  鲁信能源公司为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鲁信集团”)权属企业,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鲁信集团是我省重要投资控股集团,其设立专门的投资平台,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切入点“涉水”节能减排领域,不仅能在该领域有所作为,亦会改变目前山东节能服务市场格局。“鲁信能源公司的定位是,做专业的节能产业服务商和运营商,也可以说是节能减排服务集成商。”鲁信集团总经理助理、鲁信能源公司董事长单保成说。

  “集成”节能减排服务

  作为一种市场化节能模式,合同能源管理(EMC)有一个显著特点:能耗企业“零投入”,不需要为节能改造项目投入资金。

  “我们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节能评估、方案设计、项目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提供全部项目投资和负责合同期内的运营管理。”鲁信能源公司总经理张冰说,节能服务商的收益,主要来自于项目节能效益的分成。“合同结束后,客户无偿得到节能设备的产权,后续全部节能效益也归客户。”张冰补充道。

  早在1998年,我国就与世界银行合作,引进了EMC模式。10年多来,众多中小节能服务企业也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采用了这种模式。但一个现实是,这种在发达国家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模式,并没有在我国节能服务市场上大行其道;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节能服务企业也没有获得预期的高速成长,反而大多步履蹒跚,处境被动。有专家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瓶颈之一是资金。

  节能改造项目普遍投资较大,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节能效果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作为节能减排责任主体的企业来说,或主动投资的动力不足,或自身就不具备资金投入实力。另一方面,我国众多节能服务企业大多“技术出身”,且多为中小企业,因此在目前还没有普遍建立起完善的贷款抵押或担保机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很难给节能服务企业或其客户提供贷款。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潜力巨大 节能服务助工业绿色转型
山东省金融办加大节能减排金融支持
合同能源管理同质化竞争严重 技术服务是方向
山东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获证企业全国居首
世行: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节能产业三大瓶颈待突破
兴业银行推出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标准化产品
节能服务市场竞争加剧 行业或将面临洗牌
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难及客户诚信风险急需根冶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