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现阶段中国LED产业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 | 11-04 |
随着全球LED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加大,未来我国LED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然而,目前LED核心技术和专利基本被国外垄断,国内企业在“快乐”中“痛苦”前行。全球LED领域的技术和专利,一半以上被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少数大公司所占有。这些专利多为核心技术专利,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很难寻找到突破口。此外,这些国外企业已在全球,尤其是中国,精心部署了专利网,犹如头悬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 |
节能环保产业位列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 | 10-21 |
在国务院点名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行业被列在首位,行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显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也有望于11月到12月间推出,届时政府对节能行业更多扶持措施也将公布。 综合媒体10月21日报道,在国务院点名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行业被列在首位。日信证券分析指出,破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困境,节能环保一马当先。 目前,我国总体能源利用效率在33%左右,比国际先…… |
[组图]中国光伏产业规模全球领先 市场亟待启动 | 10-21 |
1、全球光伏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09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接近5800MW,增速为46.6%,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近几年,由于上游硅料供应持续吃紧,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大,而薄膜太阳能电池(包括α-Si、μc-Si、CdTe、CIGS等技术)通过电池转换效率进一步提升以及大面积生产的成本优势在市场上的占有率稳步升高。 从各个国家的装机容量来看…… |
智能电网将成为发展新能源的催化剂 | 10-12 |
在即将出台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智能电网名列其中,是“十二五”新兴能源产业重点扶持的十大领域之一。消息人士称,未来10年在智能电网上的总投入将超过4万亿,30年后,中国智能电网的规划和建设将实现产值40万亿元产值。 发展清洁能源,建设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新趋势。目前,各国政府已开始认识到智能电网在促进开发低碳技术方面的重要意义,越来越把智能电网建设当作一项战略性基础…… |
国内外余热发电市场规模及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 09-23 |
目前余热发电行业处于良好的市场环境之中,一方面,国家政策红利不断;另一方面,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市场空间巨大,该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传统的发电工艺需要利用燃料进行燃烧产生可控制的热量,再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发电,其生产过程消耗大量能源;而余热发电是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气余热进行发电,生产过程中不消耗新的能源。水泥余热电站每生产一吨水泥熟料可发电约42Kw/t,可节约电力…… |
日本地热发电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扶持政策 | 09-22 |
地热发电是利用地下热水和蒸汽等产生动力发电,即通过地下2000米左右的岩浆,产生摄氏200—350度的蒸汽带动锅炉发电。地热能储量丰富非常洁净,且地热发电不受风力等季节和气象条件限制,但地下堪测等前期开发投入较大。目前全世界地热发电总量约8000兆瓦,其中美国2800兆瓦。 地热发电基本上不产生CO2,包括发电设备及建设送电设施在内,CO2排放量仅相当于火力发电的几十分之一,原子…… |
280兆瓦光伏电站招标 薄膜电池无一入围 | 09-20 |
于8月10日开始的13个项目总计280兆瓦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工作已经基本接近尾声,尽管13个项目的上网电价各有不同,但项目方对光伏组件的选取结果却出奇一致:中标项目全部采用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电池无一入围。业内人士认为,招标是对太阳能电池技术路线的最好检验,薄膜电池无一入围,主要原因是项目方认为薄膜电池在效率和可靠性上还有待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薄膜电池可靠性有待检验 此轮…… |
新能源产业前景广阔 光伏发电涨势不减 | 09-08 |
新兴能源产业规划提出,从2011年至2020年,将累计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将可增加产值1.5万亿。我们认为,新能源规划将重燃市场对绿色能源的激情。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新能源汽车发展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目前国家已提出了发展方向、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逐渐成熟…… |
玻璃行业开展余热发电是必然趋势和选择 | 09-07 |
在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强化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玻璃行业的废气余热资源利用就愈加具有时代意义。此外,由于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玻璃企业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已成为玻璃企业能否增强竞争力、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 国家倡导的能源政策、环保政策要求玻璃企业要走低能耗、低污染的道路,玻璃企业余热利用的做法,符合国家倡导的政策,是玻璃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 |
国内外水泥余热发电现况及市场前景分析 | 09-07 |
国内水泥市场 据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和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统计,2008 年末全国水泥熟料生产能力13 亿吨,水泥生产能力21 亿吨,在水泥熟料生产能力中,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8.1 亿吨。立窑及其他熟料生产能力4.9 亿吨,说明淘汰空间4 亿吨以上。2008 年熟料产能发挥率为74.6%,水泥产能发挥率为66.7%。 据数字水泥网初步统计,截止2009 年8 月底,新投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