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行业资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行业资讯 >> 行业要闻 >> 正文
两会上民盟中央关于推动低碳城市建设的建议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11-3-8 18:06:05 用手机浏览

    中国节能产业网讯 2011年全国两会上民盟中央提交了《关于推动低碳城市建设的提案》,提案指出,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8%-60%,届时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8-9亿人,这势必会推动城市能源消费量和二氧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长。因此,采取低碳发展模式,实现城市向低碳化转型,已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内在要求。

  提案称,2009年12月,我国政府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宣布了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温室气体中期减排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将正式步入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时代。2010年,国家启动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市被列为首批试点城市。试点目标着眼于研究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消耗着全球绝大多数的能源,是温室气体排放最主要的区域。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第一、我国城市低碳实践具有零散性和尝试性,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

  第二、对低碳城市的内涵、建设路径及可能遇到的困难没有准确和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将低碳城市建设简单等同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内容,仅停留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层面,缺乏系统性的安排。

  第三、城市决策者对“碳减排”背后的气候变化及能源安全的相关背景了解不够,缺乏对发展低碳城市和低碳经济的准确把握,出现“赶时髦”甚至是为完成指标而拉闸限电的现象。

  因此,根据推动发展低碳城市的战略目标,提出以下具体对策建议:

  第一、建立节能低碳型建筑体系。

  一是将高反射率、隔热效果好、环保型的建筑表面材料纳入建筑规范和推荐产品名录。采用高反射率的地表材料是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直接而又廉价的方法,结合树木种植,可有效地降低市区温度,减少能量消耗,降低烟雾形成,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二是以财政资助手段,加快建筑屋顶遮荫降温改造,以减少空调使用量。鼓励以小区为单位,统一规划施工,在屋顶及墙体加盖铺装材料或滤光遮阳的“双层表皮”来降低建筑物温度
  三是提高玻璃幕墙保温隔热标准,限制其面积比例,加快制定和完善建筑玻璃幕墙使用有关规定。

  第二、完善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措施。

  一是出台配套政策,降低节能技改项目申请门槛,减少节能技改资金申请手续的繁复性,鼓励更多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
  二是降低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项目的申请门槛,以节约能量作为享受财政补贴的参考指标,调动企业减排积极性。

  第三、在城市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合理考虑并提升低碳化指标因素。

  一是对城市建设的原有目标作出调整,在保障城市基本功能和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前提下,探索中国现阶段城市化高速发展与低碳化目标的协调与契合。
  二是抓紧研究和创新规划思路与编制技术,从城市整体的形态构成、土地利用模式、综合交通体系模式、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固碳措施等几个方面来考虑,构建低碳城市系统。

  第四、推动移动源、分散源的节能减排。

  一是对空调、冰箱等常用电器及终端用能产品实施严格的节能减排准入标准,结合退税、补贴等经济手段鼓励低碳产品消费。
  二是依托网络技术的创新,创新工作方式,鼓励视频会议、雇员家庭办公,减少日常工作差旅和员工上下班的交通流量。

  第五、推动服务业低碳发展。

  一是实行建筑能效等级认定制度,并以财政补贴手段,支持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和使用。
  二是大力推广宾馆饭店、大型商厦、体育场馆等工程建设中的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

 


  深入专题了解:2011全国两会节能环保政策观察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陕西:启动延安低碳城市试点项目
吉林市推进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城市建设
长沙力争三年内成国家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
联合国:城市将遭遇极端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
2011地球一小时进入倒计时 企业及个人参与方式
民建中央:以制度创新和科学规划助低碳城市发展
重庆:作为试点城市低碳试点方案已编制完成
山东省低碳城市与绿色建筑研究院近日成立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