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益事业为了便民,免费模式无可厚非。然而‘免费’也需要企业投资成本,武汉自行车项目通过与政府置换公共资源,减轻了政府的财政支出负担,也给企业奠定了回收成本的基础,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免费模式可以让老百姓真正获益。”武汉鑫飞达自行车公司董事长刘纯启说。武汉便民公共自行车项目在打造产业链的同时,注重“武汉模式”核心价值文化氛围的营造。“节能减排是个长期的工程,必须要和企业的利益相结合。”马鹏程说。
据介绍,下一步武汉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公交优先战略,为此,武汉将投入6个亿。“在资金方面,如果国家能给予一定的更新设备鼓励资金,会更有利于推动企业的节能减排积极性;目前的出租车基本都是油改气,而国家对燃料改装缺少统一标准,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规范。”马鹏程说,武汉的节能减排工作坚持走“大型化、清洁化、专业化”的道路,必须找到合适武汉发展的路子,才能最终形成低碳交通体系。
杭州:从自行车到水上巴士
每个到杭州的人,都会被遍布大街小巷的红色自行车吸住眼球。骑车出行,畅游西湖,也成为当地百姓和游客最热衷的出行方式。作为交通运输部首批10个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杭州的低碳交通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目前有3000个网点,近7万辆自行车,每天约有20多万人次使用。在杭州当地市民的评价中,公共自行车是市政府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朱玉龙说,今年,杭州准备从建设、技术、服务、运营标准入手,提炼出杭州公共自行车模式,从而向全国推广。
“试点的目的是希望能为全国其他城市树立一个样本和标准。”朱玉龙说,“不能只顾自己做得尽善尽美,还要为其他城市起示范作用,帮助其他城市推进低碳交通工作。”他说,试点的目的就是试出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目前,公共自行车系统以及杭州与智囊机构正在合作推出的“碳汇林”标准,是杭州在试点中重点推出的一项标准。
杭州市交通运输局法规处处长王伟说:“如果杭州的公共自行车能向其他城市输出技术和管理,就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他说,这个过程离不开部门的合作,智囊机构的帮助。我们与交通运输部公路院、浙江大学、浙江农业大学等科研智囊机构都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据了解,杭州地处江南,水网密布,杭州提出的公交、地铁、出租车、公共自行车、水上巴士“五位一体”的绿色公交体系,就是基于杭州城市特点的低碳交通体系。低碳交通体系试点是基于城市特色的试点,杭州则在特色的基础上,寻找让市民都参与的项目。
据朱玉龙介绍,杭州有很多水道,交通部门希望能将这些具有特色的宝贵通道利用起来。从2003年到2004年,杭州交通部门逐步推出了水上巴士项目,目前已经有8条水上巴士项目,年均客运量已过百万。而未来河道进一步建设后,杭州还将大规模扩充水上巴士项目。小型轮船沿着水道悠然穿行,还能浸润在江南雨雾中,深得上班族的喜爱。
株洲:推进低碳交通
初夏正是株洲最好的时节,湘江边的景观带里是悠闲骑行的市民们,在湘江的涛声中畅快骑行。通体明黄的公共自行车,在嫩绿的树丛中格外显眼。
“低碳交通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交通不是人们的负担,而是一种融入人们生活的享受。这是宜居株洲的基础,也是株洲低碳交通的最终目标。就像湘江边上骑行的人们一样,让低碳交通成为市民习以为常的一种生活方式。”株洲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邓尚文说。
作为全国工业重镇,株洲为何入选第二批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城市?
据了解,株洲从2009年开始,实施了“株洲市公交车电动化3年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了城区627辆油电混合公交车改造,成为全国首个电动公交城。去年3月,株洲启动建设低碳绿色出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现已建成1000多个租赁点,投放公共自行车1万多辆,办理租赁卡近20万张,日均使用量达15万人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