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行业资讯  中国节能产业网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须加倍努力
来源:不详 时间:2007/4/25 8:44:58 用手机浏览

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须加倍努力
 
――解读《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源环境篇
 
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  马京奎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于2007228日正式对外公布。公报第十二部分―――“资源与环境篇”数据显示:2006年,随着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逐步深入,国家积极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加大了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资源消耗高、浪费大,对经济发展的制约问题仍很严重,特别是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土地是民生之本,是人类衣食之源。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人口达到13.1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3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39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耕地数量有限,质量低下且在退化。2006年净减少耕地30.6万公顷(2005年净减少36.2万公顷);全年实际建设占用耕地16.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0.1%;灾毁耕地3.6万公顷,生态退耕33.9万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4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6.7万公顷。实现“十一五”时期全国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亿公顷的目标,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遏制一些地方违法违规占用土地的做法,充分发挥土地供应的调控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切实保护耕地,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水资源是各种资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资源,它和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的威胁在不断加剧。2006年水资源总量下降,用水总量继续增长。全年水资源总量2550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9.1%;人均水资源1945立方米,减少9.6%。全年平均降水量604毫米,减少6.2%。年末全国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806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45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为567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7%,用水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生活用水增长0.7%,工业用水增长1.9%,农业用水增长0.2%。初步统计,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79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51立方米,下降9.0%。全国人均用水量为432立方米,保持与上年相当水平。此外,全年曾有3578万人口、2936万头大牲畜因干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必须进一步做好节水防旱工作,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提高用水效率,采取有力措施,缓解当前的缺水局面继续恶化的趋势。
 
  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改善。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取得进展。2006年完成营造林面积45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完成252万公顷;林业重点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297万公顷,占全年营造林面积的65%;全民义务植树18.9亿株。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命名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33个,自然保护区达到239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515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6.2万平方公里。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仍较突出,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6;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异、灾害频发、物种灭绝等问题依然严重,将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能源是最重要的地球资源,是支持社会发展的最基本条件,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我国能源产业规模和生产总量不断扩大,但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却不尽合理。煤炭约占能源消费构成近70%,煤炭开采、加工、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物。我国燃煤消费量大,热效率低,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完成节能和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初步测算,2006年能源消费总量24.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3%。其中,煤炭消费量23.7亿吨,增长9.6%;原油3.2亿吨,增长7.1%;天然气556亿立方米,增长19.9%;水电4167亿千瓦小时,增长5.0%;核电543亿千瓦小时,增长2.4%。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4.5亿吨,增长17.2%;铜372万吨,下降4.0%;铝865万吨,增长32.1%;乙烯939万吨,增长23.9%;水泥12.0亿吨,增长14.5%。能耗增长主要体现在钢铁、煤炭、石油、电力等行业。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1.21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23%,未能实现“十一五”时期每年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的目标。因此,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
 
  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它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空气污染是一种复杂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企业生产排放、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城市的发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气象状况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2006年,在被监测的559个城市中,有34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被监测城市数的62.4%;有159个城市为三[注]级,占28.4%;有51个城市为劣三[注]级,占9.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将其作为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工作力度明显加大。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594万吨,比2005年增长1.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31万吨,增长1.2%。“十一五”时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每年减排2%的目标没有完成,其原因主要有: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还较低;尚未完全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产能扩张;GDP增速高于预期目标,“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10%的约束性指标,是在预计GDP年均增长7.5%的基础上确定的,但去年GDP实际增速比预期高3.2个百分点,污染物排放量也随之增加;环保投入不足,导致重点治污工程进展缓慢,直接影响污染减排成效;此外,环境执法监管不到位,也是污染物排放增加的原因之一。
 
  2006年,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层层落实减排责任,约束性指标的导向作用开始显现。去年建成电厂脱硫能力1.04亿千瓦,超过了前10年电厂脱硫能力建设4600多万千瓦的总和,首次实现当年新增脱硫装机容量超过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国新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83座,2006年底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612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9%,城镇污水处理率由52%提高到56%,提高4个百分点;集中供热面积26.5亿平方米,增长5.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3.5%,提高1个百分点。实现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减排2%的目标,要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准确掌握老污染削减和新污染增加动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强重点治污工程建设和运营监管;继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生产能力和产品;积极推进有利于污染减排的立法工作等,切实完成减排任务。
 
  2006年是自然灾害较多和灾情最严重的一年,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全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28亿元,比上年上升23.8%。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4109万公顷,上升5.9%。全年发生特大森林火灾5起,比上年增加2起;因森林火灾造成受害森林面积41万公顷,增加4.5倍。全年因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18亿元,减少34.3%;全年发生赤潮93次,增加11次。全年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0.28万起,造成66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4.2亿元。
 
  此外,2006年,我国海域总体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全国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4.9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约1.0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约为2.9万平方公里。
 
  2006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增长最快之年,同时也是资源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与环境为实现经济增长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如果不转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和资源消耗趋势,“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资源环境目标就难以实现,资源环境将面临巨大挑战。所以,我们应当以节能降耗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污染减排和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全社会行动起来,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加倍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从十一五规划看我国煤炭工业面临的主要问
经济专家点评:“三管齐下”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立志4年实现能源独立 乌克兰天然气危机催生新政
关于制定青海省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广西制定“十一五”规划纲要
甘肃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解读
湖北省力促建筑节能2010年实现100%达标
十一五重庆投156亿在重点领域实施节能工程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9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