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企业要拿出所有的钱,独自承担所有的风险,这种方式,“感觉是个无底洞”。李继进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后怕。“所有的钱都砸进去了,实在做不动了。”
好在技术过硬,前面的项目开始显示示范效应,有企业愿意掏钱做了。这就是他们叫做“EPC”的模式,也就是业主出钱,他们对工程总承包。因为是总承包,所有的成本都是他们承担,采购这个环节就显得很重要。“采购难死了,整天打架!”李继进毫不掩饰,“业主是国企大老板啊,你跟他说这个又好又便宜,他不行,非得要那个,指定你买,怎么办?他是甲方,得罪不起呀!”
“算了,采购有利可图,你们去图吧。我不要了,行不行?我就赚个技术钱,只做技术服务。”他们给陕西东岭集团做锌业饱和蒸汽余热发电项目,用的就是这个模式。东岭集团是家民营企业,“施工、土建、采购……每个环节都精打细算,他们愿意自己拿钱做余热发电,因为余热不用就浪费了,他们心疼。要说节能减排,民营比国企认识还要到位。”
这个模式、那个模式……最后衍生出十几个模式,“说的好听一点,是创新商业模式,实际上,全是被逼出来的。只要用到我,不管多大多小,我就服务。服务嘛,就得笑眯眯的!”从2007年1月开始,世纪源博科技有限公司的商业模式已在全国许多城市推广开来,开发了数十个项目(见左图)。
一个小公司常常遭遇的融资悖论
做一个5000千瓦的电站项目,平均要投入4000万元,对于这个做“大”项目的“小”企业来说,最卡脖子的当然还是钱!
没办法,只好找银行。“找了八家银行,没一家愿意贷。理由就是资产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要担保、要抵押、要资金,我都没有。”李继进苦笑,“我一个小公司,刚成立没多久,连房子都是租的,我拿什么担保、拿什么抵押?反过来说,如果我都有了,还要你干嘛?”
无疑,这正是一个小公司常常遭遇的融资悖论。
国内银行爱答不理,海外的、民营的风险投资商却蜂拥而至。“新天域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鼎晖创业投资、美林证券……有名的、顶级的风投都来了,有几家还拿出了非常正式的方案。对了,连美国雷曼兄弟都闻讯而来呢。”好容易“牛气”一把的李继进笑了。“他们嗅觉灵敏,知道是个好东西,但对等条款很苛刻,憋着要吃掉你。”
“包括世界银行有一笔支持EMC的资金担保项目,委托我国财政部管理。但真正要申请时,还需要你提供‘反担保’。那还不是一样吗?”粟涛说,那个时候,真是愁死了。他是学财务出身的,把所有的个人关系和资源都用上了,到处找钱。
天无绝人之路,他们当时聘请建行做财务顾问,并最终在建行的引荐下,找到财政部下面的中国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银河投资同意作为战略投资者,由此获得了宝贵的4000万元的第一笔战略投资。
说到钱,国家有节能专项基金,专门用于支持企业节能减排的。但这笔资金,必须由大型能源企业来申报,像世纪源博这样的小公司根本不在序列内,没有任何渠道可以获得国家支持。就拿他们做的EMC模式来说,在国外这是专门用来做能源产业的节能减排项目,都是有专项的政府或公益基金提供资金来源,不用技术公司自己跳出来砸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