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煤还是输电,原本是个老话题,但随着国家能源局提出4∶1的具体数据后,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
一场“电荒”把输煤还是输电的老话题重新翻开。
进入6月,各地拉闸限电的消息迅速传来。山东省济宁市将对100家高耗能企业的用电负荷压限20万千瓦,以保障城乡人民生活和重点用户电力供应。广西省部分城市已从6月2日开始进行限电,北海市更是细化各种措辞,提出“各房地产企业的施工用电在16点至22点进行停电避峰;办公场所以及售楼部等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等等。
“2013年后将不再缺电。”面对看似混乱的“限电”潮,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对《能源》杂志记者如此淡定表述。他提出国内的缺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缺电,而是全国没有联动,东部缺电,北部富余电,根源是增加输电的比例。
据悉,当前“三华”地区电力缺口高达3000万千瓦,而“三北”地区电力却富余2700万千瓦。苦于没有电网线路将几地连接而达到供需平衡。
另一方面,当前国内输煤和输电的比例是20∶1。于是,一场谈论了几十年是否提高输电比例的话题第一次郑重地被摆上桌面。“我们认为,输煤与输电的比例应该达到80%∶20%最为合理。”6月3日,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司长江冰在长江商学院组织的一次会议上公开表示。这也是国家部委第一次谈及增加输电比例的事宜。
电与煤:0与1
“今年电荒,因缺煤而停机的缺口是1000万千瓦。”白建华说,“再加上其他原因,到夏季高峰期会达到4000万千瓦。”
煤电矛盾已经不再是个新鲜事,当争吵已经成为常态时,煤与电之间原本应该和谐的关系变得愈发不正常。输煤还是输电也被看成是0与1的关系,非此即彼。两个阵营也是针锋相对。
一边,原国家水利电力部计划司司长、原国家能源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吴敬儒前不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明态度:输电比输煤投资大,隐性成本高,能耗要高出近10倍;加之中国产煤地多缺水,必须使用空冷机组,这比水冷机组多耗煤至少6%以上,不利于节能减排。
另一边,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宣讲,能源输送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通过建设输煤输电并举的能源综合运输体系,改变目前这种不平衡的能源输送方式。在舒印彪看来,输电不仅是能源输送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最经济和清洁的能源输送方式。
现状又是如何?
资料显示,长期以来,我国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煤炭运输约占铁路运量的50%,其中主要是电煤。我国山西、陕西、蒙西地区(惯称“三西”地区)输煤输电的比例是20:1,输电比重明显偏低,比例不足5%。全国性煤、电、运紧张矛盾反复出现,能源供需难以平衡。
每年的煤炭订货会也被戏称为“定运力”,即症结都在运输。
目前,我国大部分火电厂建在东部地区,东部火电装机已达到3.2亿千瓦,占全国的50%。白建华认为,从中长期发展考虑,未来火电新增部分的70%—80%应该分布在产煤区。如果“三西”地区输煤与输电比例由现在的20∶1发展到4∶1,将使布局更合理。
其实,早在一年前,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郝卫平就表示,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的核心是推进能源配置方式从过度依赖输煤向输煤输电并举转变。只是没有提出一个合适的比例,也引发了一些猜测,诸如是否意味着以后输电将代替输煤。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于江冰司长提出的4∶1,白建华说,输电还是少于输煤的,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但是要算经济账,要结合煤炭的热值、品种、当地的运输状况来具体确定各地是输煤还是输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