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补偿的作用是将原来由电网提供的感性负荷所需的无功功率改由与之处于同一位置或最近位置上的补偿电容器提供,借以减小网上所传输的无功电流,达到降低网损、开发电网潜在容量的目的。
用电负荷无功需求的基本倾向是向上一级供电电网索取无功功率,因此可以在配电网采取无功优化补偿技术。
第一级:抽油机井单井的低压无功就地(动态)补偿。
据大量统计数据,国内各油田抽油机驱动电机的自然平均功率因数为0.4左右,是油田配电网的最大无功需求者,也是三[注]级无功补偿的最底层,补偿的重点。只有这一级得到了合理的补偿,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配电网上所传输的无功功率,降低网损。
本着“就地补偿、自给自足”的原则,这一级的补偿属于就地补偿,即在驱动电机的配电箱上并联补偿电容器,最大限度地满足异步电机的无功需求。
考虑到抽油机是周期性变化的负荷,在抽油机单井配电箱原来已有固定低压补偿电容器的基础上,采用低压无功动态补偿技术,可以改变以往机采电机传统的固定电容补偿方式,解决了电机低压补偿容量受励磁电流限制、补偿量严重不足及补偿量不能随负荷变化的问题,使机采电机运行功率因数稳定在0.9以上,大幅度地减少配电网所传输的无功电量。
这一级的补偿容量应由驱动电机的参数来决定。同时这一级也包括中转站的低压无功自动补偿。
第二级:配电网高压无功分散补偿。
第一级补偿后,从系统经济技术角度考虑,功率因数一般不补偿到1,因此抽油机驱动电机所需的无功功率还会有一定缺口;同时配电变压器也需要一部分无功功率进行励磁,因此可在配电网的合适位置安装高压分散补偿电容,用以补偿单井无功就地补偿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减少网上所传送的无功功率。
这一级补偿容量应由无功优化补偿软件计算后确定其最佳投放位置和容量。
第三[注]级:变电所高压无功自动跟踪补偿。
经过前二级无功补偿后,配电网的功率因数可达到一定水平。但配电网各节点(抽油机井)的无功功率还有一定缺口,同时变电所主变本身也需要一定的无功功率。如果这一级不进行补偿,这要通过35kV线路从上一级变电所输送无功功率,产生高压网损。
由于油田生产的特殊规律,电力负荷是经常变化的,如注水系统开泵台数的变化,配电网运行方式的改变及抽油机负荷的周期性变化,为使系统功率因数能稳定在一定水平上,这一级采用具有自动跟踪调节功能的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这一级的补偿容量也需要由无功优化补偿软件计算后确定其最佳补偿容量。
通过采用这些技术,可有效地降低网损,基本上可实现配电网的优化运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