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产业市场  节能产业网 >> 产业市场 >> 产业动向 >> 正文
从湖北看地方要如何从全国碳市场受益
来源:中国能源报 时间:2021/4/29 7:07:34 用手机浏览

“这几年武汉的环境更好了。”谈及武汉近年来的环境质量改善,在武汉工作、生活多年的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教授、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孙永平感受深刻。作为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碳市场”)的设计团队成员,孙永平对湖北碳市场改善本地生态环境的积极效应倍感欣慰。

减污、降碳、节能协同治理,湖北成绩亮眼: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能耗强度降低16%的目标任务,连续7年超额完成了国家碳强度下降考核目标。

记者注意到,落户湖北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下称“中碳登”)目前正在为全国首批2225家履约企业办理开户手续。4月12日,外交部特别推介活动让湖北、武汉站到全球聚光灯下。同期,记者赴湖北采访,探索这个中部大省节能减排的“碳密码”。

“湖北成则全国成”

碳市场倒逼减排成绩单亮眼

孙永平介绍,湖北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发展阶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因此在碳市场推动减排方面,“湖北成则全国成”。

自2014年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上线交易以来,交易量和交易额均占全国一半,是全国最活跃的碳市场。这样的“成绩单”保持至今:截至目前,碳排放累计成交量达3.47亿吨,成交额81.39亿元。交易规模、企业参与度等指标居全国首位。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张杲告诉记者,湖北碳市场纳入373家控排企业,全部为年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总排放量为2.73亿吨,约占全省的45%;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16个行业,占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70%。

在张杲看来,碳市场是促进能耗、碳排放量“双控”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降低整个社会平均减排成本,是碳市场的核心功能。企业会认真计算到底是买碳配额划算还是自己减排划算。企业愿意努力减排来减少购买配额支出,甚至出售用不完的配额来获得收益。”

在7年的磨合与探索中,湖北的企业既积累了丰富的碳资产管理经验,又摸索出了运用碳交易工具实现低成本节能减排的方法。“截至目前,湖北控排企业通过碳交易获得的收益已超过5亿元,充分说明碳市场对湖北实体经济的支撑。”张杲说。

作为2014年首批进入湖北碳市场交易的企业,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下称“葛洲坝水泥公司”)第一年花了3000多万元购买配额。

失去了真金白银,让企业大大提升了对节能减排的重视。该公司质量环保管理部高级主管夏枫告诉记者,从燃煤改为燃烧生活垃圾,到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公司减排成效明显:到2020年,其同等熟料产量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比2015年减少约120万吨;生产1吨熟料,煤耗下降了12%,电耗下降了7%。

作为当地一家民营医药化工企业,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也在试点启动伊始就参与了碳交易。公司高级能源管理师赵汉武介绍,2015年新厂搬迁至化学工业园后,一是进行用能结构调整,由原来的燃煤改为如今使用电、蒸汽、天然气三大能源;二是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将用能设备用能进行在线监控,每个车间做到“按需供能”,避免粗放式供能导致能源浪费。

双管齐下,企业很快尝到了甜头。“以前在老厂区每年碳排放量大概14万吨,参与碳交易后,尽管产能是以前的四倍,但每年碳排放量降到了8万吨,单位产品能耗费用下降了40%。”

煤电企业是碳排放大户,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雷体平告诉记者,通过创新建设秸秆、稻壳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项目,提高新能源发电比例,加快实施煤电灵活性改造,推进集中供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2014—2019年,该公司供电煤耗从315.45克/千瓦时下降至308.54克/千瓦时,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万吨以上。

市场手段倒逼企业减排成效是显著的。相关数据显示,湖北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三五”能耗强度降低16%的目标任务,2019年该省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7.8%左右,连续7年超额完成了国家碳强度下降考核目标。

减排空间趋紧

中碳登“蓄水池”待挖

相较于第一年的3000万元,如今葛洲坝水泥公司现在的碳配额购买额要少得多,但每年依然要花600万元左右,并不是一笔小支出。

“每年都会做节能改造,但是节能的空间越来越小。前几年节能改造效果可以达到每吨熟料节约15千克标煤,但是目前节约一两千克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夏枫告诉记者,公司现在正在编制“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主要从智能化和数字化方面进行进一步升级改造,但可以预料到节能减排空间比较有限。

“从市场逻辑上来看,减排应该从边际成本低的企业开始。”孙永平表示,纳入地方碳市场后,尽管企业边际减排成本会逐渐上升,但很多企业还未到达技术天花板,节能减排工作依然有潜力可挖,“但要注意采用渐进式过程,管理部门可通过配额逐渐趋紧的方式来稳步推进,给企业以适应和调整的时间。”

企业要适应的不只是逐渐趋紧的碳配额,也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位于武汉的中碳登在技术上目前已处于试运行阶段。未来,这里将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

“中碳登是碳市场的神经枢纽,其汇聚的海量数据会带来要素集聚效应,吸引先进的减排技术与服务落户武汉,从而有助于降低湖北本省的低碳转型成本,并带来更多的税收与就业,在湖北省形成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孙永平告诉记者。

张杲介绍,与此同时,湖北省下一步将搭建“湖北绿色低碳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长江国际低碳产业园”,设立“武汉碳达峰基金”和“武汉市绿色低碳产业引导基金”,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产业链,为相关企业提供新的机遇。

地方与全国“打配合”

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必不可少

目前,全国碳市场建设已到了最关键阶段,距离今年6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已是“近在咫尺”,位于武汉市中北路上的碳汇大厦亦正加紧建设。伴随着全国碳市场启动,包括湖北在内的地方试点将往何处去?

根据生态环境部3月30日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下称“草案稿”),即“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不再参与地方相同温室气体种类和相同行业的碳市场。”

张杲表示,由于目前各地方碳市场行业范围和主体门槛较全国碳市场而言均更广泛,未纳入全国碳市场企业可继续参与地方碳市场。目前,湖北碳市场有十几个行业的企业继续在省内交易。

但草案稿中要求的全国碳市场启动后,“已经存在的地方碳市场应当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在业内引起了热烈讨论。

多位受访专家均向记者指出,按照已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单位排放标准,不少地方企业并未达到参与全国碳市场的条件,这种情况下若取消地方试点碳市场,这部分地方企业将失去减排的外在压力,无疑会减弱地方能耗和碳排放“双控”的重要市场手段。

“全国性和地方性的碳市场功能并不完全一样。全国碳市场服务于全国范围碳减排,地方碳市场为地方环境治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更科学的方式应是完善全国碳市场的同时,保留地方碳市场,形成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孙永平认为。

他建议,碳市场应允许多元化,至少包括试点碳市场、全国碳市场、自愿碳市场三个层次,并形成良好互动。

在张杲看来,在排放量上,全国碳市场负责“抓大”,地方碳市场可重点“抓小”,这样才尽可能多地覆盖碳排放单位。此外,还应鼓励地方碳市场以多种市场手段方式实现减排目标,并探索出特色经验为全国碳市场提供借鉴与参考。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特斯拉还能当多久“卖碳翁”?
恒生电子:全国碳市场的两套核心系统在技术上已做好准
中国式碳市场 | 宾晖:全国碳市场建设的上海经验
上海碳市场现货成交量位居全国前列
中国碳市场启动在即 全球碳市场容量将超70亿吨
电厂碳排放量卖出20万吨 节能减排也能赚大钱!
碳交易体系构建进入冲刺期 一揽子政策将落地
深圳碳交易市场建设经验及对全国碳市场的启示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备19009381号-2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