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产业市场  中国节能产业网 >> 产业市场 >> 合同能源 >> 正文
BOT投融资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08-3-26 9:57:34 用手机浏览

若交通量低于某一低限则政府给予补贴。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庞大的BOT项目当数英法海底隧道工程。它实际投资愈百亿美元,特许期长达55年,皆为世界第一。1987年1月由法国总统密特朗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共同宣布将以海底隧道联接英法两国的消息,1994年底该隧道已建成。该工程有两大显著特点:其一,如此巨大的融资没有依靠海外而采取就地融资,从而避免了外汇风险;其二,如此巨大投资和特长的投资期,使有关私人部门承担了巨大的风险,而政府承担的风险却异乎寻常的少。政府许诺的条件:1、55年的特许期;2、项目公司的商务自主权;3、33年内不再设立英法间的二次联接设施。可以说英法政府没有承担任何风险。
    发展中国家开始运用BOT方式的时间较晚,与经济相关的立法不完善,市场的秩序与效率都比不上发达国家,所以BOT投资管理尚不规范,不同的BOT项目间条件差异较大。泰国、菲律宾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由于急于解决基础设施的严重落后的问题而饥不择食,其共同问题是以政府名义作出的承诺太多,这种实践既不能普遍推广,又遗留了许多问题。
    泰国对吸引外资建设基础设施的BOT项目有明确的立法规定,但对国内资金以BOT方式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根本未作考虑,更无专门关于BOT的通用法律。1996年之前泰国主要搞了三个交通BOT项目,其中一个失败。失败的原因是在过路费的确定上政府与项目公司争执不下,致使合同被迫中止,政府将项目收回。
    菲律宾在1993年正式颁布了BOT投资法,还成立了国家BOT投资咨询中心。正在谈判的项目很多,在建的也有一些。主要集中在电力项目,存在的问题是政府承担了包括原料供应、电量购买、外汇保障甚至项目投资回报率等几乎所有的责任和风险,使BOT的意义大打折扣,而且难以推广。
    印度在1992年实现了汇率并轨,1993年实现了有限制的自由兑换,1995年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这种外汇体制上的改革对BOT是有利的,因为吸引外资的话最终存在一个货币兑换的问题。1994年印度政府宣布征求私人投资解决电力供应问题,主要内容是:凡从事电厂建设的私人机构由政府保证16%的股本投资回报率,保证卢比与美元的兑换,且汇率按带入时的汇率计算,还制定了前5年免税、后5年减税的优惠政策。
    从以上介绍中不难看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采用同一种投资模式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发达国家的政府承担很少的风险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却大包大揽,发达国家主要依靠本国私人资金而发展中国家将BOT当成一种吸引外资的方式。  


BOT在中国
 
  1、BOT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1993年11月,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BOT项目投资的商业实体正式成立。次年5月,国家计委主办了中国首次BOT投资方式的国际研讨会,半年后又在北京举办了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研讨会,发生在首都的这三件事都旨在推进BOT在中国的运用。在这自上而下的力量推动的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也有很高的积极性。广东、上海等地已经有建成的BOT项目和在建的BOT项目,正在谈判中的不计其数。人们普遍预计一个BOT项目的高潮将在中国出现,但是这个高潮迟迟未到。虽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没有吸引国内非国有经济成分参与是最重要的原因。
  让中国的私营经济在BOT上施展才能在现阶段是完全有可能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4年底,全国私营经济总共1600万户,其中最大的42万户注册资金1389亿元之巨,某些个人资产超过2亿元。我国的私营经济在1994年之后又有长足的发展,凭其经济实力完全可以独当一面。另外还有引导私营经济发展方向,克服盲目经营和奢侈消费的缺点,同时BOT项目也避开了汇率风险。


  2、BOT和中国私营经济
  BOT是一种基础设施的筹资、建设和经营的模式,由西方国家首创并得到大力推广,随后走红全世界。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在采用这种模式的时候,往往将它与吸引外资联系在一起,这很容易导致人们产生误解,认为BOT是专门用于吸引外资的一条途径。
  尽管BOT确实曾经为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BOT、EPC、EMC等几种节能服务模式的共性与区别
BOT与EMC的区别以及在节能项目中的应用
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发展的几个新的趋势
"零投资"节能模式为何在国内难以推广?
BOT与EMC融资模式的共性与区别
BOT、BOO和BOOT项目融资模式比较
国资委:EMC是一个互利多赢的合作机制
代理商的困惑:零投资为何推广难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