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产业市场  中国节能产业网 >> 产业市场 >> 合同能源 >> 正文
中小节能服务企业的项目融资困境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时间:2009-1-3 14:14:25 用手机浏览

  1997年,财政部与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共同实施了“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自此,合同能源管理拉开了在中国推广普及的序幕。然而10多年来,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节能公司并没有获得预期的高速成长,反而大多步履蹒跚,处境被动。

  基于双赢基础的合同能源管理,为何在国内迟迟做不大? 这种局面或许是世界银行当初始料不及的。正如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所说,凡是在市场上做不起来的好生意有两种,一种是用户没有意识到,另一种则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障碍。眼下的问题显然属于第二种。

  “双赢”的背面

  在林伯强看来,“能源合同管理绝对是未来的方向,市场前景巨大,这点毫无疑问。但在目前,各地的节能公司规模都太小,各种机制上的问题使人们并不看好这项生意。”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便是“风险”。首当其冲的是诚信风险。据悉,节能管理项目的实施“短则一两年,长则十几年”,如果节能客户经营不善,节能公司承担的整改费用很可能难以回收。

  还有一种情况是,节能客户一开始对技术并不信任,于是双方谈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节能公司承担技术风险和资金投入风险。但项目运作一段时间,节能效益逐渐显现后,企业发现签订节能合同所付的成本是买断设备自行管理的2倍,于是到付款时便又后悔。这样的例子在节能管理行业俯首皆是。发展到后来,在节能效益分享的基础上,行业中又衍生出了多种商业模式。

  “事实上,提前买断设备对节能公司来说不一定完全负面,”曾负责投资高益能源的高地资产副总经理毛海峰称,“只有在对彼此都有利的情况下,双方才会执行这个合同。有时,节能客户一次性付清钱款,我们还能拿这笔钱进行后续项目的运作。”

  事实上,相对于酒店、写字楼这样的大型物业,小型节能公司的诚信风险显然更大。“前两天有人和我说,他的节能灯泡能使用10年,模式也可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但却不容易推销。”林伯强称,“如果他的灯泡真能用10年,那么价格确实不贵。可问题是由谁来认证和担保?万一灯泡只能用一两年怎么办?”

  在他看来,这种“双赢模式”对节能客户来说并非没有风险,“即使节能单位什么钱都不用掏,把他现有的路灯完全换下,换上节能灯泡,如果不亮了,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如果不行,再换一家还是成本。”如果说诸如酒店等大型物业“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那么对于既没名气也无资金的小型节能服务公司来说,显然能“随时消失”。小型节能公司的信誉度,确实是个比较棘手的课题。林伯强认为,政府在对行业的政策扶持上必须考虑担保的问题,可以是政府机构提供担保,也可以是银行、保险公司等。“如果再进一步,政府能在一个工程中投入20%,那么整个项目的诚信度就完全得到了改观。”

  而在江源富看来,诚信问题并不只是在节能行业存在——几乎在任何行业,小公司的诚信都会受到质疑,“而作为小型节能公司,就应该在大家的质疑声中成长”。江源富是北京佩尔优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公司凭着一项“水蓄冷”技术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并先后获得中国环境基金和西门子的风险投资。

  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谢仲华告诉记者,“诚信体系在短期内确实难以解决,但我们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监控。”据悉,对于在该委员会办公室备案登记的公司,办公室将对其注册资金、主要管理人员、公司业绩、主要客户信息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跟踪管理,有效地降低这些公司的项目风险。

  事实上,相较于纯粹的小型节能公司,更多的能源管理项目由设备生产厂家直接运营。林伯强认为,“真正做节能服务的公司并不是特别多,因为它又要应付设备供应商,还要应付业主,而它自身也没有推销技术的动力。相比之下,设备商为了销售设备,对合同能源管理这块的投入就比较用心。”

  上海三基欧能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或许是个不错的例子。公司在生产节能灯的同时,也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改造的项目包括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富豪东亚酒店等。“在我们的销售渠道中,有不少小型的节能公司,拿着我们的产品做节能技术改造。一旦灯泡出现问题,则都由我们来承担。”三基欧能市场部经理陈继民称。同时,公司自身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则采取“两年免维护”策略,灯泡在两年内的损耗由公司负责,“这也反映了公司对自身产品品质的自信”。

  但毛海峰并不认为设备提供商就一定具有优势。“从终端上说,高益能源与上游厂商向节能客户提供的价格是相同的,因为设备厂商还有大量的研发投入,它们必然要把价格抬高。与此同时,厂商只能提供单一的产品,而高益能源则能从众多提供商中甄选出最适合客户的产品推荐给它。”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潜力巨大 节能服务助工业绿色转型
合同能源管理同质化竞争严重 技术服务是方向
新三板上市或成为节能服务公司融资新渠道
节能服务业融资难有所缓解 需突出产业价值
中国节能融资项目累计投放节能贷款逾20亿元
南京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节能减排融资合作协议
世行: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节能产业三大瓶颈待突破
江西省启动2012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申报工作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会员服务
最新项目
资金服务
园区招商
展会合作
中国节能产业网是以互联网+节能为核心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节能服务平台。
©2007-2016 CHINA-ESI.COM
鄂ICP备1600209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